柑橘煤烟病怎么识别,为啥发病,又该如何防治呢?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11-17 作者:最新技术


 

家有橘园的朋友有时候会发现,在柑橘叶片表面或者是枝干上会出现一层层黑色物质,看起来有点像是路边灰尘或者是其它污染附着物,用湿巾轻轻擦拭即可去除。好多柑橘种植户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认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灰尘等杂物而已,并不会对产量、品质等产生多大的影响,所以也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进行防治。那么这种柑橘叶片或者枝干上出现的“杂物”真的不用防治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上面提到的这种“杂物”是柑橘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病害——煤烟病,有的地方称之为煤污病、霉病等,是真菌性病害。近年来,这种病害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好多果农还没有真正认清此种病害,也没有完全掌握这种病害的防治措施,针对此种情况,接下来小编会从柑橘煤烟病识别、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方面解剖此种病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病种识别

柑橘煤烟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以菌丝体、子囊壳、分生孢子器等形式在植株病部安稳越冬,到第2年的春天开始繁殖,以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分泌的“蜜露”作为营养来源,通过风雨等途径进行传播危害。柑橘煤烟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枝梢、果实,在危害部位形成一层煤烟状黑色煤层,通过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对柑橘果实的产量、品质以及柑橘树势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果农造成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

危害症状

叶片:侵害部位产生灰黑色煤污,上面散布一些黑色小点,之后逐步扩大,最终覆盖整个叶片,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树势衰弱、养分供给出现障碍。

果实:幼果受到柑橘煤烟病的侵害,同样在危害部位形成暗褐色霉层,并散布些许小黑点,严重的时候幼果腐烂脱落,造成果园减产;即将成熟的果实受到煤烟病的侵害时,其风味、色泽等一系列决定果实品质的因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商品价值大幅降低。

发生规律

柑橘煤烟病发生时期比较随意,在全年的任何时期都可发生,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其中8月中下旬是病菌侵害果实的关键时期。

发生原因

近年来这种病害的多发主要是由于一系列新品种的引种以及栽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橘农朋友在园区管理上、栽植规划上、科学合理用料上跟不上节奏的变换,造成管理不到位、栽植过密、隐蔽不通风、氮肥施用过多等,进而导致煤烟病多发现象出现。

防治措施

柑橘煤烟病的防治应遵循“先治虫,后防病”的原则,融合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切实控制煤烟病的危害。

一是加强园区管理。柑橘煤烟病发生与果园的通风透光性能差有很大的关系,所以 降低果园内湿度,给树体健康生长足够的空间。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柑橘的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等日常管理,不断培壮树体,增强抗逆能力。

二是彻底进行清园。每年果实采摘之后,及时收集园区内的落叶、落果、枯枝等,集中烧毁,之后全园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叶面撒施一些石灰粉促进叶片等部分霉层脱落,总之尽一切措施消灭越冬虫源,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三是合理平衡施肥。在柑橘园的日常施肥中,应秉承“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原则,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有效结合基肥和追肥,促使新梢抽发整齐、比例适宜,不断更新树冠,恢复树势,提高抗逆能力。

四是有效防治虫害。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作为柑橘煤烟病重要的营养来源,做好这些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掉煤烟病菌的生长,在摇篮中扼杀煤烟病。根据蚜虫、介壳虫、粉虱等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蚜虫:春季萌芽期和开花前喷施代森锰锌和吡虫啉混合液进行防治;介壳虫:在5月中旬,整树喷施2-3次有机乳剂混合代森锰锌或者噻嗪酮,每次间隔7-10天左右;粉虱:在7-9月份,交替喷施阿维菌素、吡虫啉等。

对于已经发现有煤烟病发生的果园来说,除了防治虫害之外,还需要对发病严重的树体喷布有机乳剂或雨后页面撒施石灰粉清洁煤烟。

 

作者:张佳伟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