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第29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20-11-19 |
2020年11月15日,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第29期专题活动在朝阳大悦城晓岛公共空间成功举办,这也是“我是科学家”的科学家演讲第一次在商场中的文化空间中举行。中国科协科普部综合处处长王大鹏出席了活动。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副研究员何鑫、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主任燕翔、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许多、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院语音识别高级研究员孙境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声音背后的研究与故事,向公众展现了科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活动现场,130多位热爱科学的观众在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演讲,观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行业的观众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踊跃与演讲嘉宾互动。线上直播点击量超168万。
演讲海报
在题为《从随手拍到听·见万物,我们身边的自然百宝箱》的演讲中,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副研究员何鑫讲述了在“公民科学”上的尝试和收获,让每个人用手机记录自然之美、参与科学研究。“每个人都可以录制很多野生动物的视频、声音,集成一个大数据,最终使我们跟野生动物能够有更好的一个相处方式。”
演讲嘉宾:何鑫 | 拍摄:Vphoto
在题为《声波里的健康密码》的演讲中,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主任、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燕翔分享了他在声学与健康方面的探索。“声波里面不光有我们听到的信息,还潜藏了很多健康的密码,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探索。”
演讲嘉宾:燕翔 | 拍摄:Vphoto
在题为《听音乐会起鸡皮疙瘩?那是你大脑的“封印”在召唤》的演讲中,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许多,分享了研究、推广中国当代音乐的故事。她尝试将音乐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为艺术的创作和理解提供更多的可解释性。“科技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是通过科技手段促进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体会世界,将中国文化的‘内美’外化,照耀人类文明之光。”
演讲嘉宾:许多 | 拍摄:Vphoto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助理、语音识别高级研究员孙境廷带来题为《让机器能听会说,我们来做一场“模仿游戏”》的演讲,分享了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人机语音交互、智慧养殖、工业声纹检测……并介绍了讯飞在“方言及濒危语言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探索。“我们希望用科学方法做有意义的研究、做有价值的事,希望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演讲嘉宾:孙境廷 | 拍摄:Vphoto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声音景观:一张车票,通往乡愁》。演讲中,她分享了方言、民歌等声音景观和人文、历史、地理的联系。“声音景观不仅和‘地方’有关系,也和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有关。当你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说书、演唱或戏剧的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并成为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甚至对中国国家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部分,因为这恰恰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生存的文化根本。”
演讲嘉宾:张晓虹 | 拍摄:Vphoto
“我是科学家”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了示范传播效应。
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29期,有123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等知名院士。参与过演讲的科学家不仅表示了对项目的肯定,也积极推荐身边的同事参与科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同时,科学家亲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也树立了公众心中科学家平易近人的形象。
扫描Vphoto二维码,即可查看现场精彩照片↓↓↓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战斗机量产了之后验证机怎么处理?
下一篇:史前动物:棘龙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