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济日报 2020-12-05 |
记者郭静原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观测站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国气象监测能力稳步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全国气象预报业务格局构建基本完成,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7.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气象保障。
5年来,全国1185个贫困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刚刚过去的11月份,我国近4万个乡镇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全覆盖,自动气象站总数达到68762个;全国新增组网运行新一代天气雷达36部,正式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总数达216个。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观测频次提高4倍到8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H星先后加入风云气象卫星“大家族”,形成“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气象卫星监测“天网”,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个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5年来,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常规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升2.28%,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截至今年10月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65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PM2.5、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提高到15天;对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这5年,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趋于成熟。智能网格预报正式运行,30天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中国成为实现数字化网格预报的少数国家。
“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聚焦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国、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汇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1分钟内到达受影响地区应急责任人、3分钟内覆盖应急联动部门、10分钟内有效覆盖公众和社会媒体。
5年来,全国预警信息立体传播网络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公众覆盖率达87.3%。开展基于5G通信的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试点工作,发布正确率提升至99.98%。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5年提升。截至目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6%,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