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jpg

高寒地区箭筈豌豆与毛苕子栽培获得成功

青海科技报 2020-12-09 作者:史绍俊 徐成体

  近日,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完成的“青海高寒地区箭筈豌豆与毛苕子栽培技术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

  该项目通过对箭筈豌豆、毛苕子豆科饲草的生产性能等研究,制定了青海高寒地区适用的箭筈豌豆和毛苕子栽培及种子生产技术;开展了不同组合的混播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的混播组合,建立了高产优质豆禾混播人工草地的标准化建植技术体系,为优质高产稳定的人工草地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并发布了箭筈豌豆、毛苕子栽培技术等4个地方标准技术规范,示范辐射面积达2000公顷。

  项目在试验期间,累计种植箭筈豌豆、毛苕子面积达10万公顷,推广一年生禾豆混播种植面积达33.3万公顷。耕地单播复种箭筈豌豆、毛苕子每0.067公顷产鲜草可达2000~3500公斤,种植混播箭筈豌豆、毛苕子每0.067公顷产鲜草达2300~3700 公斤。按平均每0.067公顷鲜草产量2670公斤计算,可生产优质饲草1332万吨,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在农牧区种植箭筈豌豆、毛苕子,增加了优质饲草的补给,提高了牲畜的存栏率和出栏率,促进了农牧区养殖业发展。而且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由粮食—油料两元结构向粮食—饲草—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调整,调动农民科学种植、精耕细作的积极性,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刘鑫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