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洞察号”:火星地壳或分三层科技日报 2020-12-17 作者:张佳欣 |
综合《自然》《科学》杂志15日最新消息,NASA“洞察号”探测器传来火星内部“情报”:火星的地壳可能由三层组成。这是科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地球以外的行星内部,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揭开火星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这是“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一项重大发现。数据显示,火星地壳也分层,厚度为20公里或37公里,是两层还是三层,具体取决于地震波的反射是否准确跟踪到地幔的顶部。在地球上,地壳厚度从海洋以下约5至10公里,到各大洲以下约40至50公里,最高平均厚度不超过70公里。研究人员认为,火星地壳的厚度似乎比地球地壳还要薄,这令人十分惊讶。
2018年11月,“洞察号”登陆火星,目标是用一台灵敏度极高的地震仪来监听火星上的地质能量,并从火星土壤中渗出的深层热量中收集这颗红色星球的内部结构线索。但火星有它的“脾气”:其黏稠的土壤阻碍了“洞察号”的热探测,咆哮的大风使探测器灵敏的地震仪响得震耳欲聋。最神秘的是,这颗星球并没有被可以生动揭示其深处结构的大地震弄得慌乱不堪。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但一系列微小而清晰的地震让“洞察号”团队能够看到在数十公里和数百公里以下岩石边界的迹象。它们是数十亿年前这颗行星形成过程的线索,当时火星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热球,铁等较重的元素下沉形成核,而较轻的岩石从地幔中升起,形成地壳盖。
本月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在线会议上首次亮相的这些结果显示,火星地壳出人意料地薄,地幔温度比预期的要低,巨大的液体铁核仍然在熔化。这些发现表明,火星在婴儿期就有效地散发了热量——可能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地球板块构造的地幔岩石上升和俯冲地壳的方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行星科学家斯蒂芬·莫伊齐斯说:“这可能是火星早期形成动态地壳的证据。”
“洞察号”火星探测任务的首席调查员、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布鲁斯·班纳特表示,到目前为止,该任务已经探测到了480多次“火星地震”。火星的地震活动比地球少,但比月球多。“现在,我们开始有足够的数据回答火星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班纳特说。
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洞察号”将继续探测火星更深的地下,这将最终揭示关于火星地核和地幔的更多信息。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大脑为什么愿意相信有鬼?
下一篇:张伯礼院士:记住每一个日夜的勇敢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