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2020中国航天的那些高光时刻

环球时报 2020-12-30 作者:任重 晨阳 马俊 刘扬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从月球取回1731克月壤样品”成为2020年年底刷屏的爆款新闻。但对于经历了“超级发射”模式的中国航天而言,这只是累累硕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将结束,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令人振奋的瞬间吧。

  年度发射次数屈居全球亚军

  按计划,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将于当地时间12月29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场升空,将一颗法国军用卫星送入轨道。这次发射同时也标志着2020年世界航天发射活动的全部结束。据美国《太空》网站统计,如果将这次发射计算在内,2020年全球一共进行了114次航天发射,该数据已经是连续第三年“破百”。其中美国和中国分别以44次和39次位居年度发射次数排行榜冠亚军。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与往年美俄中三国激烈角逐航天发射前三强不同,2020年中国与美国在发射次数上远远将其他国家甩在后面:排名第三的俄罗斯发射次数为17次,其后依次是欧空局(5次)、日本(4次)、印度(2次)、伊朗(2次)和以色列(1次)。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22次,首次突破“20大关”,与美国并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国发射次数为18次,次于美国(30次)和俄罗斯(21次)。但此后中国航天开启“超级发射模式”,2018年和2019年分别以38次和34次的高密度发射,连续两年力压美俄成为全球航天发射年度冠军。一名航天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单从发射次数而言,中国在2020年的39次发射已经是自身最好成绩,但美国在商业航天发射巨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nceX公司)的疯狂助力下,重新成功夺回年度冠军。

  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仍是中国航天发射的绝对主力,今年长征火箭家族一共进行了34次发射,其中32次成功,两次失利;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系列火箭进行了4次发射,其中两次成功、两次失利;此外,中国民营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公司研制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也首飞成功。

  航天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中国不同,美国航天发射主要由商业航天公司完成,SpanceX公司完成了25次发射,成功率为100%;发射基地设在新西兰的“电子”号小型火箭也进行了7次发射,其中6次成功。就发射成功率而言,美国以44次发射、4次失利的成绩略高于中国(39次发射、4次失利),但就这些航天任务的技术含量而言,中国进步更为明显。

  美国《太空》网站称,美国航天在2020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重新获得自由载人重返太空的能力:SpanceX公司研制的载人“龙”飞船先后两次成功将美国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此外,美国于7月30日发射“毅力”号火星车,但这些任务对于美国航天而言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与之相比,2020年中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完成的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更具吸引力,这不仅是中国首次取得月球样本,而且还是人类40多年来重新获得这种能力。此外,中国2020年仅成功首飞的新型火箭就包括“谷神星一号”、长征五号B和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成功测试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国于7月23日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预计在明年2月抵达火星。

  航天专家还提醒说,俄罗斯2020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不应忽视,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航天强国。被俄罗斯寄予厚望的“安加拉-A5”重型火箭于12月14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升空。俄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28日表示,这次发射表明“安加拉-A5”火箭此前暴露的各项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外媒眼中的“中国航天这一年”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新一代空间站整装待发、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中国航天在2020年取得的诸多重大成就让世界瞩目。多家国际媒体在评选全球十大航天新闻时,都浓墨重彩地提到了中国的成功。

  美国《太空》网站、《印度时报》评选的2020年重大科技成就中,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月球样本赫然在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8日在总结2020年全球太空活动时说,“今年有很多令人惊艳的太空成就,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探月任务”。报道称,嫦娥五号从月球表面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这是40多年来第一次有类似活动。它看起来就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机器人版本。“航天器起飞、奔向月球,探测器着陆、获取样本,最后返回地球,整个过程进展如此顺利。事实上,只有另外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带回了月球样本。因此,这让中国跻身于顶级航天国家行列”。

  印度“24小时新闻”说,中国是21世纪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国家,而且在7年中3次登陆月球。嫦娥五号的成功改变了整个探月竞赛的场景:探月不仅仅是到过那里拍张照片,还要收集有关月球的更多信息。“中国创造的历史不仅使其在这场比赛中领先,而且中国也将在未来的时间里成为领导者”。

  俄罗斯《新国防订单·战略》杂志太空专栏编辑和军事专家科托夫表示,之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实施如此复杂的无人月球探测计划,“从月球表面运送土壤样品到地球是中国和世界航天学领域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嫦娥五号是载人探索月球的缩小版彩排,中国不久后也将可派遣航天员登月。”

  澳大利亚“北方领地”新闻网站28日称,除了探月之外,中国航天还将目光投向太阳系更远处。“今年夏天,他们迈出该国星际航行的第一步。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发射了中国首个独立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开启了中国的行星探索计划”。报道称,按计划,该探测器将在明年2月被火星引力场捕获。如果天问一号能完成它的目标——绕火星轨道进行全面观测,在火星表面着陆,并部署火星车进行科学考察——该任务将成为全球首个用一个探测器同时实现这三大目标的火星探险。

  美国《外交学者》称,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这标志着历时20年的任务完成了:建设中国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卫星导航技术在现代商业、技术和军事领域可以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北斗系统将使中国自给自足,避免依赖外国竞争对手。北斗系统不但对中国军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那些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而言,同样可以享用北斗系统提供的导航、定位、国际搜救等服务”。

  香港《南华早报》27日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后,中国将于明年发射首个永久空间站的核心舱,并在未来两年内完成11次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组装。为中国空间站项目准备的航天员已经在进行训练,空间站模块和火箭已经准备完毕。

  美国《外交学者》强调,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绩是在与美国完全脱钩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的太空计划堪称当前美国对脱钩利弊讨论的最佳案例。“试图孤立中国,更可能导致美国自我孤立,失去合作机会。显然,美国并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美国的脱钩给中国带来了不便,但中国的太空进步并未因此止步——事实上,中国的空间站因脱钩而变得更加必要。太空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个空间站,但合作会更有效,因为国际空间站本身就是合作的产物。

  商业航天发射,中国还需努力

  航天专家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卫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卫星发射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国都注意到利润丰厚的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并纷纷研制发射成本低、准备时间短的商用火箭。在这方面,美国走在全球最前列,SpanceX公司的“猎鹰”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甚至超过俄罗斯火箭发射总和,极大改变了全球航天发射市场。看似不起眼的“电子”号小型火箭也在为美国军方发射间谍卫星。

  专家表示,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还需要继续努力。目前各国均将可重复使用火箭作为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手段,中国航天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航天企业也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美国“太空飞行”网站称,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首次发射任务中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首次展示了最终将用于回收和再利用的发动机技术。据称,这是中国瞄准低成本商业航天市场而专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采用可回收式设计,以实现芯一级和固体助推器的回收,可以极大地减少火箭发射的成本,同时还大大缩短发射周期。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星河动力公司正在研制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火箭,初步计划在2022年末至2023年初首飞;率先实现中国民营火箭首飞的北京星际荣耀公司也在2020年完成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连续变推力长程试车;蓝箭航天公司推出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计划于明年首飞。

责任编辑:刘鑫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