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筛出三种抗新冠病毒活性药物

科技日报 2020-12-30 作者:张梦然

  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生成了肺和结肠类器官系统,借助这一成果他们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进行筛选后,鉴定出了三种显示对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这项2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肺和结肠类器官可以作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鉴定潜在的新冠肺炎疗法的模型。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导致的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与人体相关的模型,以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并促进药物筛选。新冠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但近25%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有胃肠道症状,而后者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此次,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开发了肺和结肠类器官模型,可用于评估肺和肠道细胞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他们发现,这些类器官,特别是II型肺泡细胞样肺细胞和肠上皮细胞(肠壁细胞)——表达ACE2受体,而新冠病毒会与ACE2受体结合,导致感染。

  这之后,研究团队利用类器官对FDA批准的药物进行筛选,鉴定了三种可以抑制新冠病毒进入机体的药物——伊马替尼、霉酚酸和喹吖因二盐酸。在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之前或之后,使用这些药物进行生理相关水平的治疗,可以防止植入人源化小鼠的肺和结肠类器官出现感染。

  这一研究展现了一种可用于鉴定新冠肺炎候选疗法的药物筛选资源。例如,已有四项使用伊马替尼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注册,而本研究为这些试验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