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903232318190387230.jpg

脊柱手术后医生频繁和你“握脚”?3种情况要掌握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1-05 作者:李娟 林红

  影视作品中医患握手以及查房的场景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手术后,外科医生需要到病人身边查房,以及时了解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那么你想象中的脊柱手术后医生查房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事实上,当做完脊柱手术后,医生除了关注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心跳、血压、体温等指标,以及手术切口的引流和愈合情况外,还喜欢关注病人的脚(包括整个下肢),甚至喜欢在病人脚上捏捏戳戳,让病人和家属摸不着头脑。

  好奇如你,一定满脑子问号。到底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种情况:感受下肢的皮肤温度,判断下肢的血供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皮肤温度降低,那么还会再摸一下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良好,接下来医生就要进一步考虑原因。如果是因为保温措施不足引起的,会叮嘱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如果脚趾和足部远端温度较低,同时伴有脉搏细弱、心跳快,甚至出冷汗,得考虑病人血压偏低、循环容量不足甚至出现了休克;如果合并了足背动脉较术前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了,要高度怀疑出现了动脉血栓,一旦证实动脉血栓堵塞下肢动脉,需要联系血管外科紧急手术取栓。

  第二种情况:判断病人是否有下肢肿胀。如果怀疑有肿胀,或者需要判断肿胀程度的时候,医生会用手指在肿胀的部位再按一下,特别是小腿前方,如果手指一按就出现皮肤凹陷,说明下肢肿胀程度不轻,要高度警惕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一项研究指出,若脊柱手术不进行任何干预,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9%~14%。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性,因此脊柱手术后积极预防和尽早发现深静脉血栓是术后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第三种情况:检查手术后的神经恢复情况。很多脊柱疾病会导致下肢皮肤的感觉异常,在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叩诊锤进行检查并记录皮肤的感觉情况,检查的针头划过皮肤时可能会有轻度的不适感。在手术后,医生可能会用手触摸术前感觉异常的位置,检查感觉变化,这既可以减少使用工具检查给病人造成的不适感,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评估下肢感觉情况。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会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病人下肢伸直并抬高时,腰椎神经根会被牵拉,如果在腰椎神经根出口处有卡压或者神经根水肿时,抬高下肢就会出现神经放射性疼痛。手术后检查直腿抬高的程度,可以判断神经根减压是否彻底、术后神经症状恢复的情况等。

  直腿抬高试验: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如果诱发坐骨神经痛则为阳性,同时需要记录抬高的度数,能抬高的度数越小,说明神经根卡压越重。加强试验:在疼痛明显减轻或刚好消失的位置背屈踝关节,再次诱发疼痛,则为加强试验阳性。

  因此,可别小看了脊柱外科医生术后“握脚”的小小动作,它们可以提供很多病人的身体信息给医生,为医生指定诊疗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董健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