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1000257338910179377.jpg

2020年为近十年最热,全球平均气温14.9摄氏度

新浪科技 2021-01-18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气候机构认为,2020年是过去10年最炎热的一年。但不同机构在温度记录排名方面存在分歧,对于美国宇航局而言,依据历史年度温度统计,2020年非常高温炎热,与2016年不相上下。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最新报告表明,2020年和2016年一样炎热高温,是近10年最高温年份。1月14日,来自全球的5家主要机构报告显示,一些机构不同意该观点,但所有机构一致认为2020年是排名前三的高温年份。

  美国宇航局表示,2020年与2016年气温持平,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则认为2020年是第二高温年份,日本气象厅表示,2020年是第三高温年份。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存在一定误差,该组织整合了来自各机构的信息。

  关于2020年气温的一些关键事实 

  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14.9摄氏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大约1.2摄氏度;2010-2020年,2020年达到该时期最高温年份;事实上,2020、2019和2016年是过去10年的前三高温年份,这三年的气温差距非常小。

  综合来看,现在全球气温比1850-1900年(有时也被称为“前工业化时期数据”)的平均气温高1.2摄氏度,研究人员称,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关键因素。

  尽管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和工厂倒闭,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大约7%,但这并未影响气温变化。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管加文·施密特称,因为我们并未停止这样做,事实上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仍有大量企业和厂家继续排放温室气体,普通居民仍然踩着控制气候变化的油门。我们预计地球将持续以当前趋势气温转暖,甚至可能加速,除非我们减少碳排放量,这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温度分析呢? 

  每年1月我们收到关于前一年地球表面温度状况报告,或者更确切地讲,我们会获得多份研究报告,全球不同气候研究机构都有各自的分析数据,例如:英国气象局的HadCRUT5数据集、日本气象厅的JRA-55数据集,这些报告都源自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

  来自全球各地气候研究机构的温度曲线图都是建立在大致相同的原始数据之上,该数据来自陆地和海洋仪器收集的数百万份温度测量报告,导致分析报告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机构处理数据中偏差数值的方式不同,例如:我们的测量数据相对较少,但我们知道北极气温升高速度比大多数地区更快,那么如何将北极纳入研究范围呢?

  不同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的方法,依据附近仪器站的勘测来判断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尽可能不会纠结曲线之间的微小差异,而是应该认真分析趋势变化,在这一点上,全球各地的气候研究机构达成一致观点——地球持续气温转暖。

  2020年气候数据中呈现一个关键性问题,由人类促使的气候变暖对有助于降低气温的自然事件产生了过度补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表示,尽管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但2020年异常高温仍然存在,拉尼娜现象会产生短暂的降温效应。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气温几乎与2016年持平,2016年曾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气候转暖事件,这些情况表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信号与自然力量一样强大。

  2020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1.2摄氏度,这一事实越来越令人担忧,依据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各国政府承诺尽最大努力在本世纪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目前科学家现已证明,这对保持地球宜居性具有重大影响。

  事实上,如果你仅观察陆地温度,2020年就突破了极限值,依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20世纪地表平均温度高1.59摄氏度,这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41年记录中最高的一年,比2016年的气温纪录高0.05摄氏度。

  英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小组资深科学家科林·莫里斯博士说:“事实证明,2020年是全球气候记录中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所有数据集都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最新数据向《巴黎气候协定》规定的极限值更加接近。”

  另一个导致2020年气温升高的因素是空气污染,相比之下,2020年受各地疫情隔离影响,道路上行驶汽车和空中飞行的航班都大幅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也减少。随着污浊空气的逐渐消失,更多的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逐渐提升气温,莫里斯博士说:“我们驾驶的汽车会制造很多氮氧化物,而且在我们有限的生活环境,氮氧化物指数呈下降趋势,虽然这样的确消除一些反射性空气污染,但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导致2020年气候变暖了一些。”(叶倾城)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