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如何安心吃

光明日报 2021-01-28

  多地食品外包装或内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疫情防控期间,公众如何安心吃 

  ●即使不小心购买了污染的食品,造成感染的风险也很低 

  ●新冠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人的胃酸足够强大,能将其灭活 

  ●做好常规食品安全操作,严格做好手卫生,放心吃没问题 

  继进口冷冻肉类、海鲜、雪糕进口原材料之后,近日,浙江宁波、山西、黑龙江等多地发现车厘子、奶枣、啤酒等食品外包装或内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年关将至,公众如何安心置办年货,放心地吃?食品检测呈阳性,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频频检出阳性 

  专家介绍,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很多国家还处于疫情暴发期,新增病例多,进口食品容易受到污染。与此同时,部分国产食品由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参与过生产或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食品受到污染。

  此外,当前我国正处冬季,低温天气会进一步延长病毒的存活时间,也就容易出现物体表面检测呈阳性的情况。

  2020年7月,由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包装样本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从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只能表明食品外包装曾被病毒污染过,不代表病毒仍然具有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众的疑虑。

  那么,时隔数月,食品及其外包装样本被多次检出阳性,是不是意味着危机加深?病毒变异是否会使食品受污染?饮食方面还安全吗?对此,多位专家明确表示,现有研究显示,进口食品及食品原材料总体阳性率较低,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外包装,此外,部分食品表面病毒的载量较低,感染风险比较低。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目前全国进口的冷链食品、货物检测呈阳性的,大多数污染都比较轻。“通常来说,由于污染造成的感染,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检测呈阳性并不代表不安全 

  “新冠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密切接触传播,这是各国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陈君石说,尽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除人传人外,还可能物传人,但对消费者而言,感染概率非常小。

  “对消费者来讲,即使是不小心购买了被污染的食品,通常造成感染的风险也是很低的,甚至即使是食用了受到污染的冷链食品,通常也不会导致感染。”吴尊友说,一方面,食品在煮熟加工过程中已经灭活病毒;另一方面,新冠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同时人的胃酸也足够强大,能将其灭活。

  “内包装核酸阳性并不奇怪。如果扩大检测范围,包括食品、冷链运输,任何一种进口商品都有可能被检出阳性。关键是这样的阳性到底是否意味着可传染。”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现在各地出现的疫情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冷链从业人员感染导致的人传人,另一种是境外输入人员导致的人传人,而导致疫情扩大的超级传播事件都是人传人。

  钟凯表示,我国有着庞大的消费频次和规模,如果饮食能感染病毒,那么感染人群可能会比现在更大。而现实情况则是我国目前的病例和感染均为散发性质,且绝大多数与食用食品无关。在做好消毒的前提下,公众可以放心食用。

  做好食品安全操作和手消毒是关键 

  陈君石表示,消费者处理食物时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即保持清洁(勤洗手、厨房清洁)、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安全温度储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这五条本来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但也能有效避免新冠病毒在食品链中发生交叉污染。”

  “在采购、处理冷链食品时,要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吴尊友表示,只要我们注意手卫生,吃水果前用流水清洗,应该就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具体来说,“处理生鲜食品后或处理熟制食品前,应该彻底清洗双手,并且洗手前不能触碰口、鼻、眼等部位。”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在处理加工食品时,砧板、菜刀、餐具等器具应生熟分开,使用后的厨房台面及器具应经常清洁并消毒;水果蔬菜等食用前要用流水清洗,制作食品要煮熟煮透;厨房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适度消毒。

  “说到底,其实大家如果能做好常规的食品安全操作,再进一步严格做好手卫生,就可以放心地吃。”钟凯说。(记者 张亚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