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

中国科学报 2021-02-02 作者:张思玮

  “癌症防控是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战略,要想实现2030年癌症防控目标,就要从6个方面进行转变: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治疗为主向防治并重转变,从高层治疗向基层防控转变,从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从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近日,在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在京主办的“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建设健康中国”座谈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发出呼吁。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5年我国癌症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为286.27/10万人。与1998年相比,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总数增加了90万。

  鉴于此,《健康中国行动2030 (2019-2030年)》中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那么这一目标该如何实现呢?

  肿瘤是可预防的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再次强调预防癌症的重要性,提醒如能及早发现和充分治疗,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治愈,并警告说,如不进行干预,全球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将继续显著增加。

  当然,肿瘤的预防包括多环节,病因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康复,而控制癌症发病的前沿关口是病因预防,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早期筛查和诊断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干预等。

  而具体到我国应该如何做好癌症防御体系呢?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认为,首先在个人和家庭层面,要关注癌症的预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防癌体检,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接受规范治疗,重视康复治疗,合理膳食;其次从社会和政府层面,对于一些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重点癌种要制定早诊早治指南。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强化工作场所预防,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中医癌症诊疗模式,完善现有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广泛开展癌症筛查、诊断相关人员的培训;最后在费用保障保险方面,国家要想办法减轻癌症患者的费用负担,及时将临床疗效确切、百姓负担得起的肿瘤药物纳入医保,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鼓励癌症药物研发。

  “说到底,遏制癌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到底就是两个率:降低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乔友林认为对于可防可治的癌症,如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需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做好疾病筛查,普及疫苗接种,做到早诊早治。

  不过,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水也坦言我国乳腺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存在发病年龄相对较早、早期诊断率低、生存率较低、发病率增长较快 “四大困惑”。

  王水建议,一般风险女性应每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筛查,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可优先考虑通过B超筛查;尽快推广操作简单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技术;对我国癌症筛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完整的筛查体系,制定筛查指南,严格培训筛查人员。

  防治重在基层与规范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看来,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不在大的肿瘤中心,而在基层。只有让信息管医生,让医保管医院,让政府管医保,这样诊疗规范才能真正落地。

  对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也从癌症诊疗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增加肿瘤诊疗资源,提高诊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均衡性。二是规范肿瘤诊疗行为,推进相关指南和路径落地。三是大力推进MDT(多学科综合治疗)诊疗方式,提高肿瘤治疗水平。四是提高诊疗理念,不仅把消除患者的肿瘤作为最终目标,更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此外,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还提出,加强癌症防控应提高公众对癌症的认知能力,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完善癌症防治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配合国家开展早筛、早查、早治工作。

  “当然,健康社会重在癌症认知教育和个人自觉自律,要加强对群众的癌症知识宣教。此外,还需针对癌症发病率较高地区倒追城市治理管理问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说。

  药物惠及更多患者 

  “在药品准入方面,中国医保目录力求跟国际接轨,特别是新型抗肿瘤药;在药品研发方面,中国要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围绕肺癌、乳腺癌等十大肿瘤发力。”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临床药学组组长、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表示,真正实现癌症患者用药可负担性和可及性,还需要国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进一步突破医疗机构的准入。

  目前,国家从公共财政和医疗保障上大力投入,以保证癌症患者的可负担性。现在已基本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级保障体系,但商业保险市场比较混乱,存在保费和赔付不相称的情形。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建议,明确癌症患者预期,用基本医保支持商业医保,更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

  在谈及提高癌症患者用药可及性问题时,宋瑞霖指出,应建立“三药联动”机制,即药品审批、药品进院使用、药品准入报销联动,推动我国医药创新能力发展。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副主任赵琨也建议,引入价值医学综合评价体系对肿瘤创新药物进行评价,精准使用抗肿瘤药物,对临床医生进行再教育。

  “当然,企业也应该在癌症防治体系中的作用,积极地在医药创新上下功夫,进行多种抗癌药物研发,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努力。”礼来中国政府与公司事务副总裁高彤说。

  座谈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还特别强调了,癌症防控一定要中西并重。治未病,中医药发挥主导作用;治疗重大疾病,中医药发要挥协同作用;在肿瘤康复治疗中,中医药要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建议,从三个方面完善中西医结合防治体系:一是构建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中医药防治肿瘤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西医结合肿瘤人才成长机制;三是构建“中西医防治癌症”优先资助研究激励机制。

  最后,与会专家表示,癌症防控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