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数字人民币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国科学报 2021-02-22 作者:郑金武 |
2021年春节前夕,北京“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活动公布中签结果,5万名幸运中签的市民收到了2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这些数字人民币可于有效期内在指定商户使用。
北京市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成为继深圳、苏州后开启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第三座城市。
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替代货币,既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储存或交易。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接续展开,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历经爬坡过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电子化现金”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把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简单地说,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可以看做是数字化或电子化的人民币现金。
“纵观货币发展史,技术迭代是货币形态演变的主要推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治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伟玲表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得以迅猛发展。
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王伟玲表示,各类“非接触式”的数字经济形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在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竞争地位的数字人民币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数字经济时代,微信、支付宝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穆长春指出,微信、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不是一个维度上的,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
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和支付宝的这个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的数字人民币。
此外,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没有国家信用,不具有法偿性;而数字人民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一种法定货币,在这一点上与现金具有同样的效力。
消费更加便捷
手机里的数字钱包是虚拟无形的,被称为“软钱包”,它必须依附于手机和数字人民币App存在。
据了解,获得授权的消费者下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后方可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扫描支付,也可以离线支付,在手机设置界面打开NFC,并切换为飞行模式,打开数字人民币钱包上滑付款,选择“碰一碰”的支付方式,与商户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靠近,支付就完成了。
从支付体验看,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和使用微信、支付宝差异不大,同样可以通过APP内的付款码和收款码完成支付和收款,只是数字人民币还可以在没有网络信号时,通过两个手机碰一碰便可完成转账、支付等一系列操作。
那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呢?
在北京,中国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发了无需依附于手机的“硬钱包”——可视卡。可视卡的外观与普通银行卡差不多,但卡片右上角有一块墨水屏窗口,可显示消费金额、卡片余额和一个二维码。可视卡即使没有网络,也可以“碰一碰”的形式进行支付,特别适合老年人。
在消费场景方面,北京“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活动可在京东APP中申请数字人民币。据悉,京东数科作为首批配合人民银行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科技公司之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支付服务体系,可高效对接运营机构与消费场景。
京东数科数字人民币项目负责人彭飞表示,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京东数科提供了技术+服务+场景。京东数科帮助商家进行收银机具的改造升级,提供了与现有支付方式一致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
仍需提升安全性
当下,我国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数字人民币应用将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安全性是人们对于数字人民币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据悉,数字人民币持有者通过“实名+私钥”形式,将对自己的资金享有100%控制权。数字人民币以数字形式存在,不仅可为国家节约现金铸造、存储管理所需的大量资源,还可以杜绝被物理行窃的可能。
但穆长春也指出,已经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和纸钞时代一样,人民银行依然面临着防伪和防假的问题,在纸钞时代防伪和防假成本高;在数字人民币时代,要降低防伪的成本,就需要统筹建设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生态,以便于老百姓识别。
王伟玲也指出,数字人民币依赖于互联网来流通,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任一环节的疏忽都或将造成巨大损失。
“例如数字人民币面临技术实现风险。”王伟玲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离不开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但这些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可扩展性差等问题,有待接受大规模实践检验。
此外,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对安全存储、安全交易和安全流通技术要求较高。在高度互联的数字人民币系统中,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对象,因此要提前防范“单点攻破、全线失守”等金融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蔡晨阳:给昆虫写“家谱”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