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经济日报 2021-03-02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为促进实体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用3组数据介绍过去5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由约1.8万亿元增至3.8万亿元。

  “未来,我们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肖亚庆提出,从“强链”“补链”两方面增强产业链韧性。“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着力培育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产业链。同时,要根据地方发展特点,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发挥集群优势。“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一方面,要继续实施产业技术再造工程,针对弱项短板比较集中的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地方企业积极性,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原则,不断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肖亚庆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键在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新材料、重大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形成新的优势制造能力。

  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现代产业链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据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20%。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发布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全面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环境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集成电路涉及材料、工艺、设备等多个环节,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我国芯片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将给予大力扶持,共同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田玉龙说。(记者李芃达)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经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