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功掌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技术光明网 2021-03-08 作者:宋雅娟 |
“‘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是嫦娥五号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所属25所自主研制的微波雷达,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我国已成功掌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技术。
微波雷达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远距离测量的唯一手段,由雷达主机和应答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上。当轨道器、上升器相距约100km时,微波雷达开始工作,不断为导航控制分系统提供两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并进行双向空空通信,两航天器根据雷达提供信号调整飞行姿态,直至轨道器上的对接机构捕获、锁定上升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
在此过程中,微波雷达是“千里眼”,也是“顺风耳”,既提供超高精度多维测量信息,又可实现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双向通信,使交会对接更精准、更可靠,确保一次成功、万无一失。
“此前的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我国航天器在近地轨道进行过多次交会对接,都应用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微波雷达,五战五捷的表现足以证明,我国已成功掌握交会对接技术。”马杰说。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在距离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测控环境更复杂,难度更大。为应对此次艰巨任务,微波雷达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攻克了测量通信一体化、相位干涉仪近距离测角、大宽角度高精度测量等关键技术,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以“首先捕获、稳定跟踪、精确测量、可靠通信”的完美表现,见证了嫦娥五号的“太空牵手”之旅。
马杰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围绕月球探测主题,中国航天已规划确定了包括四次任务的探月工程四期。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第二次任务是嫦娥六号,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规划当中还有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发的空间产品将继续发挥作用,并积极争取新的应用领域。
责任编辑:刘鑫嵘
上一篇:塑料碎片是如何进入海洋垃圾带的?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