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编辑系统在全基因组范围具有高特异性中国科学报 2021-04-16 作者:韩扬眉 |
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引导编辑可以在基因组的靶向位点实现任意类型的碱基替换、小片段的精准插入与删除,这种灵活的、可设计的遗传修饰能力使其在基础研究、人类疾病治疗和农作物育种中潜力巨大。然而,脱靶效应是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转化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引导编辑系统在体内是否存在全基因组范围的脱靶效应尚未知,亟待全面、系统的评估。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在植物细胞及个体两个水平上对引导编辑系统的脱靶效应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评估。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基因编辑系统由nCas9(H840A)融合逆转录酶和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组成,在pegRNA的引导下,nCas9切割非靶标链产生缺刻,释放出可与其PBS序列结合的游离单链,从而起始逆转录酶对RT模板的逆转录过程,然后通过DNA修复将RT模板上对应的碱基改变引入基因组。
针对引导编辑pegRNA依赖型的脱靶效应,研究人员首先设计了一系列在pegRNA的间隔序列与引物结合位点(PBS)序列不同位置上分别引入数量不同的错配碱基,发现该系统对间隔序列近PAM端或PBS的5’端的错配的容忍程度较低。接着,研究人员进一步对179个潜在的内源脱靶位点的引导编辑情况进行高深度的检测,发现引导编辑系统在水稻内源位点鲜有脱靶编辑。因此,引导编辑系统的pegRNA依赖型的脱靶效应非常低,可通过pegRNA合理设计提升该系统的特异性。
研究团队前期研究表明,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可能造成不依赖于向导RNA全基因组水平的脱靶效应。同时,由于水稻基因组小且再生植株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可以克服动物全基因组重测序过程中大量的异质细胞序列分析的复杂性难题。
因此,研究人员重点评估了引导编辑系统是否造成不依赖pegRNA的全基因组范围的脱靶效应。通过对引导编辑水稻植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统计了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碱基替换和小片段插入与删除突变数目,发现引导编辑系统的表达不会在基因组内引发额外的SNVs或Indels突变。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外源过表达含有M-MLV逆转录酶的引导编辑系统是否会干扰细胞内源的逆转录生物学过程。对水稻逆转录转座子OsTos17和端粒区域的拷贝数及保真性分析显示,引导编辑不影响逆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活性以及端粒酶的活性。此外,对高丰度mRNA及pegRNA序列的逆转录-插入的可能性也进行了分析,同样发现引导编辑系统没有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产生pegRNA或mRNA序列的随机插入。以上结果表明,引导编辑系统不会造成全基因组范围的不依赖于pegRNA的脱靶效应。
研究表明,引导编辑系统在全基因组范围具有很高的编辑特异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0891-x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