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唐国永:让油菜花在高海拔地区怒放

青海科技报 2021-05-13 作者:范旭光 马莲

唐国永与种植户一起种油菜

  唐国永,1974年出生,青海大通人,共产党员,研究员。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设种子繁育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现任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种子繁育与推广中心主任。工作20多年间主持和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科技成果20项,其中4项科技成果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成果获得农牧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各类青海省地方标准8项,参与完成6项。

  “青海春油菜种植面积15.3万公顷,其中10万公顷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品种,这些品种还被引种到我国北方整个春油菜区种植,年种植面积占我国春油菜区杂交油菜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每年为种植户创造5亿多元的收入;青海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比其他地区的品种早熟一个月,种植海拔超过3000米,这两项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比高海拔地区原有的白菜型春油菜主栽品种增产25%~50%,不但种植海拔上限提高了200米,而且带动全省以及我国北方春油菜实现了三次品种换代,显著提高了我国春油菜整体种植水平。”说起青海春油菜的发展,青海农林科学院油菜研究所种子繁育与推广中心主任唐国永一脸的自豪。

  1997年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唐国永分配到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科研处从事科研统计工作,2000年正式与春油菜结缘。

  彼时的青海,在油菜作物科研和推广应用上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国永要做的重点工作是培育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特早熟优质油菜常规品种以及抗倒、耐旱性更强、含油率更高的油菜新品种。

  从此,一顶草帽、一身工装、一个挎包,就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往油菜地里一站,原本文质彬彬的唐国永与普通农民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不管走到哪里,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唐老师来了!”

  “大部分油菜是自花授粉植物,必须要进行杂交,那时我们在油菜试验田里进行人工授粉和观察研究,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要连续一个月呆在地里,站的时间久了,我经常有血尿。”唐国永说。

  各种困难并没有难倒唐国永,他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工作,在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中,他利用我省早熟白菜型油菜和国外引进的晚熟双低白菜型油菜杂交,实现了早熟双低白菜型油菜三系配套,培育出我省第一个双低白菜型油菜杂交种“青油19号”,该品种产量比当时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当家品种“浩油11号”高10%,并且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后来在门源县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作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科研团队的一员,近几年,唐国永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参与实施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海拔地区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试验与示范”、青海省重大专项“高产优质春油菜杂交新品种繁育与推广”和主持实施青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推广”等项目,使我省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面积进一步扩大,东部农业区甘蓝型油菜种植海拔提升到2900米,比“十五”期间提升了200米;主持的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早熟油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使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与高效生产技术配套组装推广到门源、化隆等海拔3000米区域白菜型油菜产区,使我省的春油菜“金种子”在高海拔地区开花结果。

  “农业科技工作就得围着农民转,多沉到基层去,才会有新发现新收获。”唐国永说。

  2005年,唐国永所在团队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扎隆沟村建立了133.3公顷春油菜繁殖基地,繁育“青杂2号”等品种,他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教农户播期时间控制、虫害防治、化学药剂配置、除草技术等,把扎隆沟打造成了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该村农户种植杂交油菜的收入比以前种植其作物的收入提高3倍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推动了当地农业转型升级。

  多年来,唐国永参与完成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品种8个,其中“青杂2号”“青杂5号”先后成为我省乃至于我国北方春油菜区的主栽品种,青杂7号成为春油菜区早熟品种的主栽品种。同时主持开展了青杂系列杂交油菜配套的制种技术、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

  他主持的“油菜新品种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年制种面积达1000公顷,年生产杂交油菜种子150万公斤以上。项目实施期间与我省最大的制种企业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率先引进、集成应用全膜覆盖杂交油菜制种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杂交油菜制种机械化水平,制种单产提高近20%,种子纯度提高5个百分点,0.067公顷降低去杂、除草等生产成本200元。规模化制种基地的建立以及制种关键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春油菜区近十年来杂交油菜种子供不应求的问题,而且部分品种种子可以储备,为北方区杂交油菜种子备荒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唐国永把所有的心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根植在油菜地里。他长期深入农村和企业,及时了解基层科技需求,所负责完成的项目对相关领域的企业和农业生产指导性强,在我省甘蓝型杂交油菜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次被青海大学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