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裸子植物的豪门,我们满世界找了500个松塔做成一只吊灯 | 徐蕾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21-05-17 |
2021年04月24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33期“向美而行”演讲现场,上海科技馆展览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蕾带来演讲:《打开自然发现美》。
以下为徐蕾演讲实录:
2021.04.24 上海
各位线上、线下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来自上海科技馆展览研发中心,又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者。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点疑惑,其实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的一个分馆。我现在在展览研发中心负责的工作是三馆临展的策划实施和开发。今年,我们第三个万众瞩目的上海天文馆即将建成对公众开放。这是我们三馆的吉祥物。
上海科技馆三馆的吉祥物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刚刚主持人介绍到有两个展区,其实就在地下一层,缤纷生命和生存智慧展区,是我负责参与策划实施的。作为科普策展人,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策展过程中,我们想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怎么来体现的。
缤纷生命展区|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生存智慧展区|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有这么一句话,坦白地说,没有几个成年人能发现自然。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在他的《论自然》里面提到的一句话、提出的一种认识。
而《论自然》这本书,大家知道它发表在1836年。在1836年,我们认为那个时候的自然环境应该是相当好的。那个时候他尚且有这样的感悟,而今天在这样一个钢筋丛林的大都市里面,我想可能更多的成年人会觉得自然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或者说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下,一座自然博物馆的存在,它的意义我想就不言而喻了。
而且这个自然博物馆,它存在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心腹地带——静安雕塑公园。它的形态是以鹦鹉螺为原型进行抽象设计的,而馆顶是绿色的,所以它有一个美称叫做“绿螺”。
上海自然博物馆鸟瞰图|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我们在做展览的时候,其实是把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内容体系转化成一种展示体系。而这个展示体系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我们整个上海自然博物馆现有的十个展区。这十个展区可以说各有不同的美,我觉得应该说它们都很美。我负责的是缤纷生命和生存智慧,其他的大家看一下名字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可以说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地呈现出一个自然博物馆的形态。
刚才主持人说到,网友们评价上海自然博物馆里面,在这么多美里面,最美的一个展区好像是缤纷生命,那它美在哪里?今天我想我以科普策展人的身份,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我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它的自然之美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我想先介绍整个的缤纷生命展区,它要表现的是什么?它其实是要表现生物分类学的知识,而且它重点的角度,就是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解读、展现生物的个体之美。
大家看一下鸟类分类树这个展柜。可能很多人走过的时候有忽略过,可能会有人疑问,为什么选择鸟类来做这样的一棵树呢?因为目前来讲,鸟类在整个的生物分类群里面,它可能是研究得最为透彻,也是采用了最为先进的一些分类方法来研究的。另外呢,作为一个博物馆,收藏标本是它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一个特色也是鸟类标本的收藏。
鸟类分类树展柜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另外,观鸟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大众科学活动了。所以,我们选择鸟类也是为了拉近距离。这里面我们采用了经典的鸟纲33个目的分类方式。它的右边,大家看到的实际上就是鸟纲,我们请科学团队为我们画出了鸟纲33个目的亲缘关系树。
鸟纲亲缘关系树|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这个树绘制完成,科学家的任务就完成了。下面的问题就是,我们作为科普策展人,我们要做什么,才可以把这样一个平面的树,通过有趣的方式、好玩好看的方式,呈现给大家。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运用我们的展览语言来表达。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标本、有展柜、有LED的灯带。还有前面小朋友正在玩的,是一个电子屏幕。那在展览里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展览元素的一个运用策划。在整个内容里面,它有很多东西是非常显性地表现出来了,但其实还有更多的一些科普知识怎么办?
这些知识是没有办法在这有限的墙面上被展示的,我们就通过一些隐性的方式,把它们隐藏在这些电子小屏幕里面。而且我们还动了很多的心思,为了更好地将这个知识点呈现给大家。大家可以看到刚才的那棵科学的系统树,我们就把它转变成一种艺术的呈现形式,在面板上点选每一种鸟,这里边有更多具体的知识点,是给有更多求知欲或者说想更多了解的人看的。
你点选到一个鸟类的代表物种之后,会有一条LED的灯带指示到墙上的标本上,同时你还能知道这个目的鸟类的地理分布,还有它的生物学的一些特点,这个代表性物种具体到底长什么样等等。
这些标本在墙上很远,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还通过肖像图、它的一些细节展示,来将它的一些特点给大家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展览背后所动用的很多小心思,我想这也体现了一种匠心之美。
鸟类科学绘画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下面说到整个缤纷生命展区,刚才我讲了,它其实是要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呈现生物个体之美。实际上,整个自然界的物种,大家知道我们科学家已经研究发现的就有200多万种,而这200多万种怎么去选择,且在别的展区已经有很多物种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了。
在这样的展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给我留下的空间也并不是很多,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选择。通过标本来展现生物的多样性,无非都是外观上的,也就是大小、形态、颜色等等。所以,可想而知展区它相当地费标本。大家可以看到展区里面铺天盖地地都是各种各样的标本。
缤纷生命展区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这些标本的选择,比如从大小上来看,我要怎么去选。我们说生命世界最大的动物,也不过是蓝鲸33米多,还有微小得都看不见的微生物。其实,我们在其他生命长河展区里,也有蓝鲸展现了,在这个地方怎么办?
我会想到考虑从同一个门类里面去选择,这样子它更具有可比性,而且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另外,我们说自然界这些物种的形象,它们是各个不同。这些物种每个门类里都有很多,你要想找到它们有可比性的话,必然最好是找一些多样性比较多的门类。因为有一些门类,其实物种数量也是少的,物种的多少在不同门类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像软体动物的贝类、节肢动物的昆虫等等,它们具有更大的多样性。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看过贝壳吧?
贝壳展柜|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贝类是整体的一个呈现,有的时候我们还要通过一种管窥的方式,就是窥斑见豹的方式:用生物的局部来表现美,比如像植物的叶片,因为一颗植物大家知道它非常高大,我很难把一棵大树拿进来,这样就通过它的叶片进行展示。而动物的,通过像一些动物的犄角这样的局部,我们也可以窥斑见豹,窥见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叶片展柜|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这里面我其实有一个个人喜欢的东西,就是松果,我想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我一直很喜欢松果,在野外采集的时候,如果碰到松果的话,我往往都会捡几个回来。松果也的确不负我所望,我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去搜集了资料,发现它很适合用来展览。
首先它的大小悬殊的确蛮大,而且选择松果也可以拓展很多的知识,这利于未来讲解员给大家进行更多的讲解。松科植物是裸子植物的一种,它是裸子植物里面的豪门,而且在中国也是豪门。松科植物,大概有10个属200多个种,而在中国这10个属我们全部有,而且有100多个种,占了全世界松科植物的一半,所以这也是很值得自豪的吧。
松科植物的种子,我们叫它松果,也叫松塔,它其实不是真正的果实。它的大小悬殊,可以从2厘米到50厘米不等,最大的有50厘米。什么概念?相当于刚出生的宝宝大小,比一个热水瓶还要高。
这样的思路出来后,下面的工作交给我们标本征集的同事,满世界去找松果,找十个等级出来。我要求就是做十个等级,然后做成一个我原本设想的松果大蛋糕,但最后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松果的大吊灯。每一层由一个松科物种组成,有50个,这10层加起来就有500个松果,一个美轮美奂的吊灯的形象就出现了。
松果吊灯|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看完了松果的吊灯,我觉得还是不够的。因为松果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它会被做成松果晴雨表。实际上因为它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我觉得松果还应该有一种掉落下来的感觉,它会裂开或者不裂开。我就在旁做了一个电子屏幕,把松果放在里面。大家还可以去触碰,去玩一玩互动的小游戏,松果掉落下来看它有没有裂开,去体会它为什么会这样。
松果吊灯|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提到这些,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生物分类的展柜。这些生物分类展柜其实都在我们的林奈实验室。大家知道林奈创立了双名法。我们说西方认为上帝创造物种,林奈是给物种命名的人,也算是亚当第二了。在林奈实验室里面,我们采用了林奈的分类法,大家觉得很特别,跟一般的展示不一样。因为我们严格地采用亲缘分类树的方式,所以这里面绳索一样的结构,其实是各个物种的聚类关系的表现。
标本间的绳索代表它们的亲缘关系|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同时这里所有的标本,我们采用了研究人员科研所使用的标本制式,比如干制的、净制的,都根据不同生物的一些特点来做。这就像大家有看到过的很著名的Smithsonian(史密森尼学会)的照片那样。他们将大量的库房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里面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标本形态,非常美。那我们这里其实也是把上海自然博物馆或者说上海科技馆的库房拿出来展现给大家看。这样不同的一些制式体现了我们的制式之美。
骨骼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腊叶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鸟类假剥制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昆虫展柜|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不同的像腊叶标本、刚才还有鸟类的假剥制标本。另外像昆虫展柜,大家觉得非常美。为什么这些昆虫栩栩如生,就像刚刚停落在上面一样?其实这里面我们动用了很多的脑筋来展现其美。今天的时间关系我不能讲得太多。像这些亚克力棒的制作,棒上有软木塞,每只昆虫都是一个一个地细心地扎上去的。
昆虫标本用针规定在空心亚克力棒前段的软木塞上|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至于昆虫的种类,我选择的也是昆虫界里面,可以说最流光溢彩的,像甲虫类的,鞘翅目的,那边是鳞翅目的蝶和蛾,中间还有一些少量的其他类别的昆虫。我们当时制作的过程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这是当天晚上,2014年10月份的晚上10点,差不多比现在还晚的时候,我们终于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安装完毕了。前期还有工人们在这里做亚克力棒的一些过程,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所以一个展览,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其实是整个团队的心血。刚才讲到有制作标本的一些同事,其实还有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的共同参与。整个的策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实践的过程,我觉得没有什么理论能够告诉你,你能够做好一个展览,重要的是你的用心。
而我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包括在上海科技馆所有展览的策划理念里面,科学与艺术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一面。因为展览科学性是它的生命线,但是展览要好看,有人来看,它一定是艺术,是美的东西。这个理念也一直贯穿到我现在所做的临展工作中。
大家知道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我们要做一个关于病毒、关于抗疫的展,但我不想把它做成一个非常单纯的、冷冰冰的展览。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哲学性的思考。就像病毒这个东西,首先,它其实具有创造与毁灭的双重属性,那如何去表现?我们通过一个三色画的艺术装置来做表现。
“病毒是永远的敌人吗?”三色画展示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另外,病毒这么微小,其实它是特别特殊的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它保留了生命体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生物大分子,就是蛋白质和核酸,那怎么去体现它的美?它们那么微小,根本看不见,在电镜下都是那么小的一丁点。
我们通过了跟艺术家合作,与中国美院玻璃艺术家郑闻卿老师团队一起展现的。2020年的2月份,那个时候学校还没有开学。跟她沟通之后,快速地我们就达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来做20件病毒的玻璃艺术品,在我们的展览里把病毒之美体现出来。这些病毒的玻璃艺术品做出来之后,非常成功。整个展览大家感觉到它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相信艺术品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病毒玻璃艺术品 | 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这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一个呈现了,这个展览也获得了上海市精品陈列的称号。我相信大家跟病毒的关系,应该考虑的不是单纯的对抗,而是如何长期共处。因为病毒它很可能就是生命体上面出来的这么一个特殊的结构,所以它未来也会与人类长期相处下去,与其去对抗,不如想办法与它长期共存。这也是展览的一个理念。
最后,我想给大家再多说一句。有很多的小朋友,现在可能在屏幕前,也许已经睡觉了,他们也许想到博物馆来工作,想做这样一个科普策展人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觉得首先你要有好奇心,但同时你要好学。这个“学”并不是说你去做题的那种学习,而是你要有好奇心,你就会去发现,有发现问题,你自己去找答案,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科普策展人非常基本的素质。那么也欢迎所有有志于这方面的朋友们,一起来加入我们科普策展人的大家庭。目前这个大家庭里面座位,还是很有限的。
最后,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徐蕾:《打开自然发现美》 | 拍摄:Vphoto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天问一号”火星着陆记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