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号质子和氦核能谱拐折有了新发现中国科学报 2021-05-20 作者:沈春蕾 |
近期,基于前四年半的在轨观测数据,“悟空”号国际合作组获得了宇宙线氦核从70 GeV至80 TeV能段的精确能谱测量结果。相关研究成果5月18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获悉,与以往实验结果相比,“悟空”号的结果在TeV以上能段精度显著提高。氦核能谱和质子能谱体现出非常类似的行为,预示着它们存在共同的起源。
紫台博士马鹏雄介绍,“悟空”号质子和氦核结果表明,二者能谱拐折的位置近似正比于其电荷。这一新的拐折结构及其电荷依赖的特性预示,它们可能来自邻近地球的某个宇宙线加速源,拐折能量对应于该源的加速上限。
“悟空”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卫星,它的主要使命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并研究宇宙线物理和伽马天文。紫台副研究员岳川指出,和国际上其它类似探测设备相比,“悟空”号覆盖能段宽、能量测量准、粒子鉴别强,在高能正负电子和核素宇宙线的观测方面将占据国际领先地位。2017年以来,“悟空”号相继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测量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标志着我国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研究已跻身世界最前列。
目前,“悟空”号已进入二次延寿运行阶段,探测器状态良好,仍在不断积累高质量观测数据。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和分析的深入,“悟空”号在未来有望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为最终揭开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加速之谜做出重要的贡献。(沈春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6.201102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