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都有哪些?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1-05-25

  地下水赋存于大自然中,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其在埋藏、分布、运动、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方面也各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或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和归纳合并,可将地下水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包气带水(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土壤水指的是位于地表附近土壤层中的土壤颗粒结合水和土壤的毛细管悬着水,其主要来源有降水、水汽凝结和潜水等。因离大气圈最近,所以它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水在降水时期增加,干旱时期则被蒸发掉,随季节发生强烈变化。这种水虽然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但它却是植物和农作物的主补给水源。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包气带岩性的组合,以及地形和地质构造特征。一般地形平坦、低凹或地质构造(平缓地层及向斜)有利于汇集地下水的地区,地表岩石透水性好,包气带中又存在一定范围的隔水层,有补给水入渗时,就易形成上层滞水。

   

  2.潜水

  潜水是位于潜水层的地下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一般埋藏在裸露基岩的裂缝、溶洞中。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该点的潜水位,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称为含水层厚度。

  3.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的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只能在含水层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补给,受当地水文和气候条件影响很小。承压水出露形成上升泉。

  研究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地下水资源。

  本文由河北师大讲师、地理学博士韩倩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