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纳米粒子可将抗生素精准送达病灶

科技日报 2021-06-02 作者:董映璧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纳米颗粒,能将抗生素精准输送到感染病灶,使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减少到原来的1/6至1/7,从而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并降低病原体耐药性的发展。相关研究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界面》杂志上。

  众所周知,多年来,由于发病率上升、新感染的产生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研发一种新的抗生素需要到20年左右的临床试验。目前,药物疗法仍然是抗感染的主要方法。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研发抗菌纳米杂化物。该方法有助于克服病原体的耐药性,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副作用。医学研究人员认为,新型药物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抗生素的剂量,减轻身体负担并减缓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基于六方氮化硼(h-BN)和银颗粒的新型纳米杂化物具有很高的杀菌和抗真菌活性,利用它可将抗生素输送到感染病灶。

  该大学无机纳米材料实验室工程师克里斯蒂娜·古兹称,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100纳米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粒子,通过硝酸银的紫外线分解将银粒子沉积到纳米粒子上,纳米粒子的空腔中充满了抗生素。服用药物后,抗生素会在9天内逐渐进入体内。

  她指出,使用银粒子可产生附加的杀菌效果。比如,载有庆大霉素的纳米粒子对38种大肠杆菌的菌株有效,将银粒子附着其表面后,这一数字可上升到47种。另外,纳米颗粒可以增加携带抗生素的负荷,同时很容易从循环系统渗透到组织和返回,从而确保将药物不断输送至感染病灶。

  克里斯蒂娜·古兹表示,新型纳米杂化物能够用比抗生素少得多的活性物质来消灭细菌和真菌种群。在某些情况下,剂量差异达到6—7倍。比如,庆大霉素抑制大肠杆菌U-122菌株的最低浓度为256毫克/升,而有相同药性的纳米杂化物在40毫克/升时就能达到类似效果。

  据悉,新型药物已经通过了对50多种细菌和真菌培养物的实验室测试,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继续对新的纳米杂交物进行临床前测试。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