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调控DNA同源重组机制获揭示中国科学报 2021-06-08 作者:温才妃 吴江龙 |
近日,《尖端科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细胞稳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学峰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酵母溴结构域家族蛋白Bdf1及其人类同源蛋白TAF1在促进DNA同源重组修复中的保守功能与机制,对于全面揭示组蛋白乙酰化和溴结构域家族蛋白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功能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题目为《酵母溴结构域蛋白Bdf1与其人类同源蛋白TAF1在促进同源重组过程中发挥保守功能》。
在真核生物中,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并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高度压缩形成染色质。DNA的转录、复制和修复等过程均受到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精密调控。由乙酰转移酶NuA4/TIP60介导的组蛋白H4 氮端的乙酰化修饰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组蛋白乙酰化信号如何传递并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尚不明晰。在真核生物中存在一类专门识别乙酰化修饰的含有溴结构域(Bromodomain)的蛋白,目前对该类蛋白在DNA修复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功能了解的还十分有限。
研究团队以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为模型,通过筛选组蛋白乙酰化相关蛋白,发现溴结构域蛋白Bdf1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敲除BDF1基因引起DNA末端加工、检查点激活以及修复蛋白招募出现缺陷,从而导致细胞同源重组修复效率下降以及对DNA损伤药物抗性降低。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Bdf1蛋白的溴结构域在上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证明了Bdf1通过其溴结构域结合染色质上乙酰化的组蛋白H4。
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质谱分析和生化实验发现Bdf1与DNA修复蛋白RPA相互作用,并定位了介导互作的区域;阻断Bdf1结合染色质或者破坏其与RPA的相互作用都导致同源重组修复效率下降,并且二者表现出上位性效应。
然而,过量表达RPA能够显著回复上述突变体的重组缺陷。通过与裴华东课题组合作,研究团队将研究延伸到人类细胞,发现Bdf1在人类细胞中的同源蛋白TAF1也具有促进同源重组修复的功能,并证明了该机制在人类细胞中是保守的。由此,研究团队得出结论: DNA发生断裂后,损伤位点附近的染色质会发生NuA4/TIP60介导的H4乙酰化,Bdf1通过其溴结构域结合乙酰化的染色质;同时,Bdf1通过与RPA的直接互作促进或稳定RPA在染色体上的结合,从而促进同源重组修复,且这一功能与机制高度保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0753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警惕!高脂饮食诱发抗生素耐受性
下一篇:研究提出梅花垂枝性状调控模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