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淹溺后应该如何救治?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6-21 作者:裴红红

  夏天到了,淹溺事故又进入高发季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今天就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专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定淹溺急救专家共识。

  一、什么是淹溺

  淹溺,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

  二、淹溺的的病理生理

  核心病理是缺氧。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会反复吞水,随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此时逆转缺氧可防止心搏骤停。所以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无论是现场第一目击者还是专业人员,初始复苏时都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

  三、现场急救

  基于其病理机制,急救的基本生命支持应遵循A-B-C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1.开放气道

  上岸后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污水和泥沙,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如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解领口和腰带,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

  2.人工通气

  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起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起伏。

  3.胸外按压

  若淹溺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则应立即将患者置于硬质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深度5~6cm。通常由于水中按压深度不够而无效,故不建议在水中按压;不建议实施不做通气的单纯胸外按压;尽可能让体力充沛的人实施按压,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给予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转运途中不间断救护。

  4.早期除颤

  在CPR开始后尽快使用AED。如果患者在水中,使用AED时应将患者脱离水源。但当患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时仍可以常规使用AED。

  四、预防淹溺事故发生

  1.有关部门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经过专业培训。

  2.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

  3.过饱、空腹、酒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4.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5.游泳前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以免发生呛咳时落入食管和气管。

  6.远离激流和漩涡,不逞能,不嬉闹。

  7.在游泳时如突感身体不适,如心慌、气短、眩晕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8.如有可能,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9.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裴红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