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探索:去往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光明日报 2021-06-23 作者:章文 张蕾 |
“5,4,3,2,1!”“点火!”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
茫茫太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而通向这历史辉煌一刻的,是无数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开辟出的揽天征途。
中国航天创建65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在对浩瀚星辰的征途中,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不断标注着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高度。
1 独立自主,创立中国自己的航天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让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并由此叩开了探索浩渺宇宙的大门。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看到了航天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对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创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航天技术纳入“863”计划。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基础仍然薄弱。面对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的载人航天事业,我们没有望而却步,而是毅然迎头追赶。面对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对我国实施严密技术封锁,我们没有被挡住、摁住、掐住,反而更加坚定地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用不到30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在这背后,是千千万万航天人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上百家,配合单位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出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党的关怀下,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奔赴日月星辰。2020年,中国共实施39次发射任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实现了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圆满收官,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的实践中,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也迈得更稳更远。
2 不断创新,实现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服务全球到空间站开始运作,一枚枚火箭腾空而起,一颗颗“中国星”闪耀寰宇。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个重大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此次中国航天员入驻天和核心舱,正是对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成果的检验,开启了中国逐梦空间站的新阶段,也迈出了中国太空“长征”的新步伐。
遥想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尽快发射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神舟”团队采取并行工程方法,同时研制四艘初样船,分别考核飞船力学、机械、热和电性能。几乎每个周六,“神舟”团队都要召开一次综合调度会研究解决问题。据统计,仅1998年就开会42次,解决了2000多个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验证,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终于在1999年11月20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多年来,“长征”火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一次次踏上辉煌的征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天和”“天舟”壮美腾飞;44次发射百分之百成功,北斗全球组网创造了中国效率;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华民族实现奔月梦想;“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走向更远的深空;国际商业发射方兴未艾,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由此,中国航天创造出一个个自主创新的奇迹。
通往太空之路并无坦途。20世纪90年代,虽然GPS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应用,但是中国没有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而是再次选择走上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协作,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难题,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自2000年开始,共计有59颗北斗卫星从这里飞向太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特别是在近两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实施20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新纪录。
3 任重道远,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长征五号、快舟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跃升。以东方红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卫星平台,实现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随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中国航天成为中国人民勇攀现代科技高峰、创造非凡奇迹的重要体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目前,中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300颗,形成了以中星、亚太、天通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通信卫星体系,以风云、资源、海洋、环境减灾、高分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体系,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同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有力支撑了各行业的综合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享受北斗系统开放、免费、高质量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世界一流。如今,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
对于中国航天来说,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天问落火,空间站核心舱在轨开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稳靠太空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这一系列重大突破,让全世界真切感受到,中国航天正迎来由大向强的飞速发展期。
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中国航天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翻开“十四五”规划蓝图,中国航天的新篇章更加值得期待: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中国空间站工程全面进入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如今,建设航天强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一代航天人手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航天事业发展又进入一个需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怀揣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相信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必定会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谱写中国航天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