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4 |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构想。经过50年的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一系列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的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的接续奋斗,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开工建设。历经12年艰苦奋战,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通水以来,累计供水量超 300 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 1.2 亿人,对支撑沿线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南水北调工程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中国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黄淮海流域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
中国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为确保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决定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效益?
一是改变了广大北方地区、黄淮河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
北京城区73.3%用上了南水;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了汉江水;
河南受水区城市的59个县区全部受益,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
二是改善供水水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