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又称麦酒,在译文未统一的过去,常被写作“皮酒”或“卑酒”。其名字称谓,是综合德文称作bier和英文称作beer前面字头两个字母bi和be的发音翻译而来。《康熙字典》里没有“啤”字,只是啤酒引入到中国后,造字者才造了“啤”这个字。
据有关资料介绍,啤酒最先是由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发明的。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有人用大麦芽煮粥,将吃剩的粥倒在桶里,过不了几天,麦芽粥自然发酵,渗出了芳香的液体,略带苦味。据此,许多人专门用大麦芽煮粥,任其发酵,饮用滤出来的液体。公元前1世纪,巴比伦人便掌握了用大麦酿造啤酒的工艺。世界上第一部啤酒专著——《啤酒酿造法》,也是由古巴比伦人撰写的。
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也是啤酒的原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的周代,《书经·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这里的“蘖”,指的便是发芽的麦粒。《史记·货殖列传》中还有“蘖曲盐豉千合”的记载。《汉书·楚元王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穆生的人,因不善于喝酒,每逢应邀参加酒宴时,元王“常为穆生设醴”,及至王戊即位,渐渐地忘记了给穆生设醴,穆生认为这是王戊的懈怠所致,便再也不参加宴请了。这就是“醴酒不设”的出典。
后来,由于出现了烈性酒,这种酒精含量低的酒,很少有人饮用了,以至停止了制作,连制造方法也失传了。正如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言:“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
应该说,无论是巴比伦酿制的麦酒,还是中国人酿制的醴,都不是现代质量的啤酒。因为里面没有放酒花,只使用不同型的香料或草药,其酒液是混浊的。正宗的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入具有特殊香味的酒花,经过糖化、发酵酿制而成的。看上去清澈透明,闻起来淡雅芳香,倒在杯子里有一层慢慢消退的泡沫,喝起来沁人心脾,十分诱人以饮。
中国第一家正规的啤酒生产厂是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兴建的,当时叫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1903年,以德国资本和技术为主、英国人投资合作在青岛建立了青岛啤酒厂,打的牌子是英德啤酒公司。自从开了这两个好头,其后于1910年在北京建的双合盛啤酒厂,则是中国人不依靠洋人、自己建立的首家啤酒厂。很长一段时间,双合盛是中国啤酒业中的名牌,所生产的五星啤酒,曾被周恩来总理用来招待宾客。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许多地方的人,都在喝五星啤酒,现在已被燕京啤酒所取代。
啤酒的种类非常多,按酒的颜色分类,有黄啤酒、褐啤酒、黑啤酒和白啤酒。按生产方式的不同,有鲜啤酒和熟啤酒。前者没有用巴氏灭菌法,保留了活的酵母菌,口味鲜爽,营养价值高,但贮存期短,在温度0℃~15℃之间只能保质7天;后者用巴氏灭菌法,酵母菌已被高温杀死,口味较前者略差,但泡沫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好,便于贮存和远运。
谁要以为啤酒商标上标明的度数就是酒精的含量,那就错了。事实上它是啤酒所含麦芽汁的含糖浓度,如标明“10°”,是指每公升麦芽汁中含糖100克;标明“12°”是指每公升麦芽汁中含糖120克。一般说来,麦芽汁糖度越高,发酵成的啤酒酒精含量就越高;反之则低。而其酒精的含量则是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的:低浓度啤酒,酒精含量为2%;中浓度啤酒,酒精含量为3.1%~3.5%;高浓度啤酒,酒精含量为4.9%~5.6%。
从营养学角度看,经常适量饮用啤酒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1972年7月,在墨西哥世界营养食品会议上,啤酒被列为“营养食品”。西方国家还将啤酒称为“液体面包”。然而,如果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会使人发胖,脂肪堆积在腹部,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啤酒肚”和“啤酒心”。严重的还会造成酒精依赖,导致精神障碍和人格改变以及脑损害等。至于饮多少啤酒才算合适,又得视个人体质不同和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