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使用后可在体内无害溶解的临时起搏器

cnBeta.COM 2021-06-29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永远不需要移除,这将大大减轻心脏手术后病人的负担,这是一项突破。这种世界首创的设备摒弃了铅和电池,而采用完全生物相容的材料,因此一旦达到目的就能无害地在体内溶解。

  这种新设备由西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是一种临时起搏器,旨在使受伤或心脏手术后的心跳恢复正常。通常情况下,临时起搏器涉及将电极缝在心肌上,并将其连接到一个外部盒子上,一旦恢复正常节奏,需要在几天或几周后通过手术移除。

  除了侵入性后续程序的焦虑和不适,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凝块、组织受损,甚至看到电线卡在疤痕组织中。

  科学家们的替代方案是一种完全生物兼容的设备,重量不到半克,厚度为250微米。它可以被植入心脏,其中一组集成电极发出电脉冲,通过NFC无线地从外部天线获取能量。这意味着不需要笨重的电池、电线或僵硬的硬件,而且植入物的所有部件可以在五到七周内被人体的液体自然吸收。

  "与其使用可能被感染和脱落的电线,我们可以植入这种无铅的生物相容性起搏器,"共同领导这项研究的西北医学院心脏病专家Rishi Arora博士说。"电路被直接植入心脏表面,我们可以远程激活它。在几周的时间里,这种新型的起搏器会'溶解'或自行降解,从而避免了对起搏器电极的物理移除需求。这对术后病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重大胜利"。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科动物的心脏以及人类模型上测试了该设备,事实证明它能有效地为不同大小的心脏起搏。有趣的是,它的溶解速度可以通过其成分和厚度来控制,从而使该团队能够决定起搏器保持功能的确切天数。

  领导该设备开发的西北大学的John A. Rogers说:“放置在心脏内或附近的硬件会产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我们的无线、临时起搏器克服了传统临时设备的主要缺点,不需要经皮导线的手术提取程序--从而提供了降低成本和改善病人护理效果的潜力。这种不寻常的设备类型可能代表了临时起搏技术的未来"。”

  该研究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责任编辑:刘鑫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cnBeta.COM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