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文团队观测到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大“手”新华网 2021-06-30 |
《参考消息》29日刊登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美捕捉超新星爆发图像》。摘要如下:
新的X射线图显示,一只巨大的“手”在太空深处伸展,其纤细的“手指”压在一朵发光的云上。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其实是非常真实的一幕,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采集到的图像。
钱德拉团队成员在描述这些生动画面时说,这只“手”是一颗巨大恒星在超新星爆发中死亡而形成的,超新星爆发留下了一个快速旋转、密度超高的脉冲星。
这颗脉冲星在自己周围吹起了一个高能粒子泡,再加上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碎片,形成了绵延150光年的手状结构。它伸向的发光体是被命名为RCW 89的巨大气体云。
位于“手心”位置的超新星残骸名为MSH 15-52,距地球约1.7万光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此前曾拍到过这只“手”的图像,它曾是2009年4月公布的一张照片的主题。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利用钱德拉2004年、2008年、2017年和2018年采集的图像,深入研究了这只“手”的动态。
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一期的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研究发现,处在“手指尖”位置的超新星爆炸波以约1450万公里的时速行进,靠近“手掌”位置的物质移动速度甚至更快,时速超过1770万公里。
钱德拉团队成员说:“速度上的差异意味着物质穿过了低密度的气体空洞,在碰上RCW 89气体云后,物质的行进速度显著下降。”他们还说,死亡的恒星很可能在爆炸前不久形成了这样一个空洞,当时它的大部分外层氢气都散失了。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