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高考后如何调整心态?8个舒心锦囊请收好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7-02 作者:岑颖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埋首苦读多年的学子们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伴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的敲响,过往十余年积累的课业任务似乎瞬间消失。走出考场的学生们卸下心头重担,商场、电影院、餐厅成为了他们释放青春的场所。但是,有些学生疯狂消费、过度玩耍,有些学生则终日焦虑考试成绩。这些在高考后出现的心态失常现象由何种因素引发,该如何调整干预呢?

  心态失常来源于内外转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高考的结束意味着人生状态的一种转变,预示着一个人结束中学阶段,即将以成年人的身份进入大学或社会,这种转变会造成自我同一性的紊乱。高考后,学校和家庭营造的规律生活模式被打破,学生们突然有了大把的自我时间,这往往会造成他们对于时间管理的困惑。高考前,学生的生活空间是受到学业限制的;高考后,他们被允许进入更多的空间。购物、上网、聚会等等行为是心理成长的一种方式,这些行为如果发生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失为一种探索社会的途径,一旦过度则会引发负面影响。另外,就现实的心理诉求而言,考试不理想的学生不愿意面对现实,于是通过食物和网络来逃避成长的责任。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事件往往会在完结后继续产生影响,就像坐长途火车,即使下了车,轰鸣声也会萦绕耳畔。同理,考生为了备考,每天都学习到很晚,这种生活节奏一旦养成,不会因考试结束而立刻消失。没有课业任务,巨大的空虚便会向学生们袭来。于是,他们开始玩耍。事实上,个性敏感和自卑的人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自我调节,而性格外向者的适应时间一般会短一些。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家庭和同伴会对考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但现实情况没有达到预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第二,父母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于仔细,突然之间放手,孩子无法自我调节,同样会造成心态失常。另外,高考后同学们关注的重点从学习考试变为大学选择、同伴友谊、玩耍去处等等,可能会让一部分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心态纠正需积极行动

  其实,高考作为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让人们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是正常现象。考生如果出现了心态失常,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专家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①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很多时候人们的消极情绪来源于不规律的作息造成的身体不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心情舒畅。

  ②进行适当的运动,通过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可以参加集体活动,打开心扉。

  ③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要过度刷手机,多多关注现实世界,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

  ④关注并投入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比如认真地吃饭,体会每一粒米饭的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中的各种幸福。

  ⑤向生命中帮助过我们的人表达感谢,可以问候也可以写信,这样能让我们发现人生的美好。

  ⑥设下计划和目标并去实现它们,计划象征着告别过去、启动未来。考生可以制定清理书房、打扫家中卫生的计划,关心家人,通过实现这样一些小目标来使自己的心灵更加踏实。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很多考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针对这种现象,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①考生应学会接纳自己的分数,既然已经无法改变,就应在现实条件下填报自己相对满意的专业,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

  ②对于个人而言,高考经历是一个反思自我的机会,考生应该思考,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因素如何造就个体间的差异。不断对人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囿于悲伤和沮丧,我们才能够从过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父母师长应耐心疏导

  如果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无助、失眠等情况,父母应该给予及时的关注和疏导。

  首先,应正视他们的负面情绪,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发挥而焦虑的表现是正常的,在不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另外,情绪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孩子对自我提升的向往。作为家长,应当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人生的发展,高考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有些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孩子,发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长处,也可以成功。我们要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和宽容的态度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用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帮助孩子成长,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曾经历过相关的创伤、受到家庭问题的影响或是有生理上的疾病,产生了幻觉或其他精神障碍,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采访专家: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教授、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特邀专家舒曼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