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虾稻共生”好处竟然如此多,看看你了解多少?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1-07-12 作者:生态环保

前些年,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各地方大力推广石油农业(以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的农业方式),粮食的产量短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却也导致了农村资源消耗严重和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

现在,为了促进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兴起了“虾稻共生”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据说,“虾稻共生”可以提供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的恢复。“虾稻共生”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呢?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虾稻共生”?

虾稻共生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在稻田的四边挖沟,中间种植水稻,实现小龙虾和水稻在同一个稻田里同生共长。

一般是在每年的8~9月,农田里的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在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到第二年5月左右可以收获成虾,收完成虾补放幼虾。6月左右就整田插秧,9月左右收获成虾的循环过程。

“虾稻共生”有什么好处?

1.既能给农田增肥,又降低病虫害。

虾稻共生,只给小龙虾少量投喂,吃不饱的小龙虾会到稻田寻找食物。小龙虾不但会吃掉杂草,还会吃掉害虫和虫卵,减少害虫。同时在农田里排便,给农田增肥。小龙虾的不断爬动,还利于土壤的松动,减少土壤板结,同时有效防止水稻烂根,减少病害。

2.降本增益,提高品质。

根据虾稻共生的实践发现,虾稻共生下,稻田需要的肥料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农药使用减少超过一半,大大减少了农田的投入成本,提升农田的效益。另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并且小龙虾放在农田里,减少饲料的投放,也大大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3.提高了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

小龙虾在农村中源源不断生产有机肥,供给水稻的生长,同时也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利于水稻的产量提升。另外一方面,稻田中的小龙虾是粗放式放养,比密集型养殖个头更大,产量更高。

4.特色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虾稻共生模式下的稻米,如今在市场上称为“虾稻米”,已经打响了品牌价值,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和喜欢。而个头更大、肉质更好的稻田小龙虾,也更获得消费者的喜欢,价格更具优势,可谓好处多多。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