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汽车更早出现,红绿灯的艰难诞生史

科普中国网 2021-07-23

  

  红绿灯,又称“不出声的交通警察”。|图虫创意

  作者 | [英]詹姆斯·摩尔 保罗·尼禄

  似乎从我们这一代有记忆开始,红绿灯就一直存在着。但你知道吗?红绿灯其实比汽车更早出现。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红绿灯是为了指挥“马车交通”而诞生的。但就像现代人对红绿灯的态度一样,当时的人们也对它又爱又恨。有人说,红绿灯的出现除了新奇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有人说,红绿灯是能拯救糟糕交通的唯一出路。

  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但就在这时,一场突发的爆炸吸引了大众所有的目光……

  菠萝状的第一盏红绿灯

  这一切,还要从世界上的第一盏红绿灯讲起。这盏红绿灯安装于1868年12月10日,地点是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桥与白厅的交汇处。当时的这套红绿灯装置由铸铁制成,涂成金绿色,顶部甚至还有菠萝形饰物,颇具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为了让行人了解这套装置,路口还特地贴出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现在保存于伦敦警务处档案室,其内容如下:

  当信号为“小心”时,所有过往车辆马匹须小心行驶,注意行人安全;当信号为“停止”时,路口两端的车辆马匹必须停止,保障行人安全通行;出现该信号时,所有车辆和马匹应在路口外停止。

  伦敦警察局局长理查德·梅恩宣布

  在当时,这样的传单和布告在全伦敦共张贴了1万多份,宣传效果非常惊人。但是,由于这个发明在当时来讲还是太过新颖,评论家褒贬不一。甚至有爱开玩笑的人说内政部之所以热衷于这个想法,是因为它可以保护往来于白厅的议员和官员的性命。

  然而就算是这样,这盏“世界第一”的红绿灯,还是造福了一方百姓。维多利亚时期,伦敦街道常常因为马车堵塞,几乎和现在的汽车一样危险。1866年,有102人因交通事故在伦敦大街上丧生,而2009年则有184人丧生。当时的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控制交通流的装置。

  

  世界各地旧红绿灯。|图源网络

  铁路启发,解决问题

  在这时,一位诺丁汉郡的铁路工程师横空出世。他的名字叫耐特,是个12岁辍学,后来成为东南铁路公司交警的人。耐特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街道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的方法。

  他曾协助发明了一种新式火车刹车系统,还为火车车厢内的单身女性乘客设计了紧急拉铃装置。出于对道路交通管理状况的关心,他写信给内政部部长建议施行单行道。他在信中写道:“对于两辆车不便于同时通过的狭窄街道,应当只允许单向通过,以避免会车。”

  1868年12月,也就是耐特关于在伦敦市中心使用交通信号灯的建议被呈递至议会专责委员会讨论两年后,当局批准了这个建议。当时的《每日快报》是这样报道的:

  鉴于首都街道交通管理之难,饱受批评甚多,应当引入一种重要的辅助设备。著名铁路信号工程师萨克斯比和法默先生在威斯敏斯特区大桥街和大乔治街之间的道路中间立起了一根20英尺高的柱子,柱子上方有一个大容量的煤气灯。这一设计把信号灯应用于公用街道,可以像警察的手臂和手势一样保护行人,但比警察的指挥更为妥当。

  这篇文章表明,耐特红绿灯的设计主要以铁路信号为依据,具有两条信号灯臂。信号灯臂升起表明车辆应该停止,降下表明车辆可以谨慎通行。在夜间,煤气通过煤气管到达灯柱中间,点燃红灯和绿灯。这套装置由一名警察通过一根杠杆进行操作,每5分钟抬起信号灯臂使车辆停止30秒钟。

  

  耐特红绿灯示意图。|图源网络

  《每日快报》热情洋溢地评论道:“这儿是伦敦最复杂的路口了,如果发明者的愿望能够实现,那么肯定会很快在首都的其他地方安装类似设备。”的确,安装红绿灯的计划在伦敦的其他繁忙路段也开始实施了,譬如舰队街。

  

  耐特红绿灯复原图。|图源网络

  噩耗传来,项目终止

  然而1869年1月2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红绿灯爆炸了。操作红绿灯的警察被烧成重伤,有报道说他后来因伤致死。事故发生后,红绿灯很快就被拆掉了,这个想法也彻底破产。事实证明,用煤气作为灯的能源太危险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耐特也曾经研究过第一款用电照明的火车车厢。直到1912年,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美国盐湖城一位名叫莱斯特·怀尔的警官逐渐用电实现了耐特的红绿灯的想法。伦敦则到1926年才再次使用红绿灯,这次是安装在圣詹姆斯街和皮卡迪利街的交叉口。这时红绿灯仍然需要一名警察手动操作,直至1932年3月14日,自动红绿灯才最终投入使用。

  今天,在伦敦大桥街和白厅一角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极小的蓝色铭牌,记录了当时的这段历史。毋庸置疑,红绿灯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成为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无论我们喜欢也好,厌恶也罢,红绿灯都挽救了无数生命,使交通井然有序。

  另一方面,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发明家的执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将大不一样。

  

  大桥街和白厅一角的蓝色铭牌。|《遗失的创意》

  文章摘编自《遗失的创意》

  

  遗失的创意

  [英]詹姆斯·摩尔 保罗·尼禄 著

  陈明晖 孙 怡 刘晓燕 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21年1月

  86.00元(全2册)

  不是每一个发明故事都以喜剧告终。就算是创意超群,有时也免不了失败。但那些清奇的脑洞却给人带来很多启发或欢乐。这册书记载的全是一些失败的、终止的、完全没未来的项目。

  比如,防活埋的逃生棺材,防晕的轮船,还有光和空气税、原子能汽车、鸽子导弹等一系列奇怪而非人的创意,更离奇的是它们竟然被真的实施过。

  对这些设计很好奇?想和历史上的脑洞天才们对对碰?《遗失的创意》上下两册,开屏即暴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