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拉姆达变异毒株或可逃避中和抗体科技日报 2021-08-04 作者:刘霞 |
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生物学开放获取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刊文指出,新冠病毒的拉姆达(λ)变异毒株不仅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且有可能逃避中和抗体。
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拉姆达”,这种变异毒株自从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6月14日,世卫组织将其归为“关注变种”(VOI)。目前,这一变种已经扩散至30多个国家,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高,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智利感染该变种的患者也达到新增病例的约1/3。6月25日,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了6例拉姆达变种病例,均与海外旅行有关。
尽管如此,拉姆达的病毒学特征和进化特征仍是未知。此前有研究称,拉姆达携带了一些可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突变。
在最新研究中,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研究人员称,拉姆达变种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导致这种高传染性的“罪魁祸首”是该病毒出现的T61和L452Q两个突变,这两个突变改变了该变种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细胞受体结合的性质。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变种病毒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德尔塔变种——后者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传染性的毒株之一。
研究还指出,RSYLTPGD246-253N、L452Q和F490S突变让拉姆达变异毒株可以对抗免疫性。其中,RSYLTPGD246-253N突变是拉姆达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中一种独特的7个氨基酸缺失突变,负责逃避中和抗体,专家将这种突变描述为“独特”的突变——只存在于拉姆达变种病毒中。
另据拉美社近日报道,RSYLTPGD246-253N也被称为“安第斯突变”,为了中和具有这种突变的病毒变种,大约需要产生比中和其他毒株多1.5倍的抗体,这是因为N端结构域的大部分基因编码区序列消失了,而抗体通常在这个位置与可能进入细胞的刺突蛋白结合。
责任编辑:刘鑫嵘
下一篇: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百年之谜获解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