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周光召先生二三事科普时报 2021-08-07 作者:彭以祺 |
周光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知识渊博、德高望重、贡献突出,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熟悉他的同事,包括小字辈的警卫、秘书和周围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光召”或“光召先生”。老先生也非常乐意接受这个称呼,他曾经说过:有人称呼我是“周院长”(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主席”(曾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或“委员长”(曾担任人大副委员长),我反而不太习惯……
由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管理工作的关系,我从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和光召多次接触,从他掌控全局、敏锐的判断力、言谈举止、待人处事风格等方面,深受教育、启发和帮助。周光召一直担任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参加了每年1月973计划的指南讨论、重点方向确定,每年5月、7月份重大项目答辩和综合评审,以及10月和年底的顾问组全体会议等活动。他的科学理念、判断问题的方法,甚至工作的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
做学问要实事求是
第一次受到光召的提醒和批评是2005年11月,记得当时的顾问组全体会议在香山饭店召开,我代表基础研究司汇报973计划前一年的工作、管理和成果。其中,提到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有一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光召当时打断了汇报,说这项成果主要不是973计划支持的,好像是他们前几年的积累。在场的林其谁院士进行了解释,说这是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前几年支持的项目成果,最近两年他们研究所又争取到了973计划重大项目,准确地说,成果不应该说是973计划的。
光召多次提醒大家,做学问要实事求是、汇报工作也要实事求是,不要把别人的成果、不要把其他科技计划的支持都说成是973计划的成果。
光召还对现在发表文章多人署名很不理解,他说,就应该把文章挂名的人、无关的人、个别领导去掉,谁写的就是谁的文章,保持科学论文的纯洁性、真实性。
开发脑功能有广阔的前景
光召思路开阔、知识面广、观点新颖。2010年6月的一天,我们在稻香湖宾馆参加973计划综合评审。他刚听完脑功能研究的项目答辩,中间休息时对我们说,实际上人的大脑就是一台非常高级的计算机,每天看到、听到、接触到的成千上万条信息,睡觉以后第二天,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不重要的信息就自然被遗忘掉,被丢掉了,很像计算机重新格式化一样。留下来的,在大脑里保存的都是最重要的信息。这样看来,脑功能研究确实很重要,智力开发有广阔的前景,973计划就是要支持这样的前瞻研究。
基础研究重点要瞄准未来十年
光召经常和科技部基础司的工作人员说,基础研究一定要考虑未来十年的事情,不要只顾眼前,973计划始终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要有前瞻性部署,要有创新。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在生殖发育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基础上,科技部部署了干细胞研究,在信息领域重大项目研究基础上加强部署了量子调控研究,在科学前沿基础上拓展和新增了综合交叉研究领域(涉及两三个学科的内容交叉)……现在看来,这些研究起到了前瞻部署、引领创新的作用。
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周光召有敏锐的目光,他说,这确实是国家重大需求,从国内外应用来看,互联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提早部署,组织开展研究。从政策上,当时上网费太高,影响了互联网的使用和发展,如果能降低上网费,再解决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互联网应用将更加普及。在他的影响下,信息领域优先部署了一批互联网相关研究的重大项目。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准确。
不要客套,直接谈问题
我曾经陪同光召去吉林油田、河南中国铝业、北京燕山石化等单位调研和考察973项目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作用。很多会议在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先要习惯性地介绍参会的领导、来宾的职务,说些套话和客气话,往往占用一定时间。我看到光召经常打断这样的套话或介绍,他对主持人说,不要客套,不用介绍领导了,直接讲情况,直接介绍工作吧。这种务实的风格,影响了我们很久。
生活简朴、和蔼可亲
光召的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单纯。我多次去过位于民族园附近的光召住宅,他在二楼的客厅和卧室,书架和书籍占据了大半空间,放满了中英文科技资料。桌子上堆放着光盘、报纸和计算机。平时,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听警卫说,每天他看书或学习大约十多个小时,散步半个或一个小时、午休一个多小时。夫人郑老师去世以后,他的生活更加简单。
光召参加973计划综合评审一般要10天,甚至两周。会议休息时,他经常和大家散散步、晒晒太阳、说说话,没有一点架子。周围有一些年轻同志,会议期间偶尔请求合影,他也不拒绝,微笑着与大家照相,满足年轻人的要求。
光召很少提到自己曾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重大奉献,例如参加“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主持科学院的改革等。偶尔有人提起,他总是淡淡地说,那是过去的工作,已经很久了。
总之,周光召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更像是一位长者、一位先生、一种“偶像”,从他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其崇高的品质、优秀的为人和榜样的力量。
(作者系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原副司长、巡视员)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金砖烧制始黄泥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