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烧制始黄泥科普时报 2021-08-07 |
“小桥流水映花径,灵秀苏州数园林。低调御窑藏陆墓,密实方砖赛黄金。”苏州园林甲天下,但苏州的御窑及其烧制的金砖却鲜为人知。
7月9日,借应邀出席在苏州市相城区举行的首届“赛先生”科学和医学公共传播奖颁奖大会之际,我特意参观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试图一窥珍稀金砖的真容,探求御用金砖的神秘。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位于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这里原属江苏吴县陆墓镇,相传陆墓地名因唐朝宰相陆贽葬于此地而得,后人因觉不吉利便更名为陆慕镇。据悉,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在选择地面用砖时,明代著名建筑匠师、出生于吴县鱼帆村、工部掌管紫禁城工程的剻祥,看中了陆墓镇砖窑烧制出的方砖。陆墓窑砖质地细腻、断之无孔,敲声若金、铿锵有力,成祖朱棣察验后大喜,遂赐名陆墓窑为御窑。
金砖博物馆建造在当年御窑的遗址上,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首个以展示“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包括主展馆、御窑遗址、残窑遗址群、当代艺术交流中心、游客中心、配套服务区等设施,其中主展馆为博物馆核心建筑,按“开物——一块砖的修炼”“成器——一块砖的旅程”“致用——一块砖的时代”三个展览单元依次展开,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科技模拟、互动游戏等手段,详细呈现了金砖从生产成型、运输至京到铺设使用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边长分别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3种规格大方砖的雅称,它是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专门使用的一种高质量铺地方砖。之所以被称为“金砖”,据说一是因为其质细而硬实,敲之有金石之声;二是因为制造工艺繁复,造价昂贵如金;三是因为当年只供京城皇宫专用而名“京砖”,因“京”“金”谐音,后演变成“金砖”;四是“金”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表示坚固、凝固之意,将皇宫宝殿地面铺设用材命名为“金砖”,昭示皇家基业安稳、江山永固。
制作金砖的原料取自阳澄湖畔特有的黄泥粘土,金砖生产过程分打探洞、取土、选泥、练泥、制坯、阴干、装窑、点火、烧窑、熄火、窨水、出窑、磨光、泡油、检验等10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多道工序,如取土就分掘、运、晒、椎、舂、磨、筛等7道工序,炼泥也有澄、滤、晾、晞、勒、踏等6道工序,制坯要经过揉、托、装、碾、刮、搥、翻、筑、遮、晾等10道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十分完整、规范、严格,且全部为手工,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并与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高度契合,一工不达,则前功尽弃,一序滞后,则前事俱废。因此,金砖既是泥土经自然与时光融合、汇聚的精华,又是工匠历心血与技艺打磨、呵护的结晶。
每座御窑一次生产的金砖通常不超过7000块,生产周期却长达近两年。金砖的成品“或三、五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入格的金砖呈青灰色,颜似墨玉,光润耐磨,每块砖上均刻有烧制年号、窑场名号和制砖人、监造者的姓名,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溯源、问责。成品率如此之低,质量如此之好,金砖自然珍稀、贵重、高端,因而只有威权至高无上的皇宫才配使用,只有集天下财富于一身的皇帝才用得起。但是,即使如此,整个紫禁城使用的金砖也十分有限,只有东、中、西三条主道,以及皇帝经常光顾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才用金砖铺设。
2017年10月30日,“御窑”窑火重新被点燃,曾经已失传的金砖制作技艺获得新生,苏州金砖开始批量生产并被广泛运用。在游客中心,我看到摆放的各种规格金砖明码标价出售,但价格惊人,非寻常百姓能够享用。实际上,自清朝覆亡后,金砖已不仅仅作为铺地材料使用,文人雅士将收集到的金砖视为一种典雅的文化陈设,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如今,博物馆开发的金砖文创产品可用来练习书法,也能当棋盘下棋,经过雕琢后还可成为精美的砖雕工艺品。在京城,每天参观故宫的游客尽可踏着悠闲的步伐,行走在铺设金砖的干道和三大殿的地面。
参观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感慨于古代工匠的聪慧才艺、历代百姓的辛劳苦楚、封建王朝的盛衰更替、人世风景的繁华变迁,特填《风入松》词一首,以表情怀:“金砖烧制始黄泥。工序繁奇。精筛细碾经风雨,揉练熟,模入成坯。窑内高温烘烤,全凭掌控精宜。//千里呈献悦皇仪。御料珍稀。万千巧匠辛劳付,谁知晓,血汗抛滴。宝殿金銮踏物,如今匹庶行嬉。”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星辰思语 盛夏八月看双“斗”同现
下一篇:忆周光召先生二三事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