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防湿护脾是关键科普时报 2021-08-15 作者:宁蔚夏 |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此时至夏末秋初,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
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人,而人为湿侵,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热蒸水湿上腾而引起;内湿则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所导致。同时,湿邪还易与暑邪相兼,以致湿遏热伏,交织难分,这也是人们总是感到闷热不去,身体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另外,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室内一些物品,特别是衣物等容易返潮,甚至发生霉变,引发霉菌感染。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脾喜燥而恶湿,湿盛则困脾,因而,湿邪为患最易中伤人体脾阳。此时,人体往往出现头重如裹或头昏而胀、身重而痛、四肢倦怠、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等脾阳受损的表现。所以,预防伤湿,首当护脾。只有人体脾阳振奋,脾的升降运化功能正常,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对此,须注意以下四点。
防外湿。外出时要带好雨具,包括雨衣和雨伞等,以免雨淋。在外不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更换衣服。不宜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洗浴,给湿邪可乘之机。劳动、休息要尽量避开水湿过盛的地方,不可久居湿地。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设施要保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防内湿。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尤忌暴饮暴食。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而芳香则能醒脾,刺激食欲。可用扁豆、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煮汤或制粥食用。亦可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
防霉变。在卧室,床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床下尽可能少放东西。由于空调可使湿度下降,所以对房间和寝具可采取空调干燥的办法。天气晴朗时,应及时晒被子,或者视天气通风换气。在家庭要仔细做扫除,除了多见的浴室和厨房霉菌之外,卧室和客厅也须引起重视。房间的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对垃圾和灰尘等要及时清理,尽量使周围干燥少湿。
防湿温。湿温是多发于夏秋雨湿季节的疫病。较常见的是最易伤脾的消化道传染病,所以,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洁食物,注意勤洗手和食物的妥善保存,对各种餐具要定期消毒,并可适食如大蒜、醋、茶等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食物加以预防。另外,多雨的长夏,是洪涝灾害高发季节,务必要树立大灾防大疫的观念,加强防疫工作,不使传染病流行。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我国母乳喂养率仅占三成
下一篇:桃子和西瓜能不能一起吃?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