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睛也会怕“吵”?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1-09-03 |
目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了六大环境污染因素之一。
什么声音被归为噪声呢?
科学上的定义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作噪声。如果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超出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影响,我们就称之为环境噪声污染。
噪音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体现在听力损伤,例如长期处于反复性的噪音暴露环境,或者一次性长时间在超分贝噪音环境中暴露过长时间,就会造成感应神经性耳聋。同时,一般声音超过85-90分贝,就会对耳蜗造成损伤,长此以往,听力就会逐渐下降。而一旦在140及以上分贝的环境中暴露,不管暴露的时间有多短,都会产生听力损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
但是你知道吗,噪声除了对耳朵和听力的直接损伤外,还会对我们的眼睛和视力造成影响。
相关实验表明,当噪声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的敏感性就会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线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大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调查同时也发现噪声会使人对红、蓝、白三色的视野缩小80%。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通的,它们都和神经中枢相连。噪声在损伤听力的同时会作用于人类大脑的中枢神经,而声音在传输到人的听觉器官——耳朵时,同样借助大脑的神经系统来传输到人的视觉器官——眼睛。声音太大将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导致整体视觉功能下降和紊乱。
想要减少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源头上消除噪声,即从根本上杜绝噪声的发生;其次,可以减少在噪声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此外,还可以佩戴物理防噪声的耳机等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加强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让大家一起意识到减少噪声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发出特别吵的声音,你可以告诉他“嘘!请小声一点,你‘吵’到我的眼睛了。”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进行科学性把关。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为什么蚊子总咬你?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