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汗”的活,做“不折腾”的人|追忆郑哲敏中国科学报 2021-09-06 作者:倪思洁 |
郑哲敏在伏案工作(摄于2003年)。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供图
9月2日上午9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素花环绕。人们在低回的哀乐中,告别和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
作为中国现代力学事业的领导者之一,郑哲敏曾师从钱伟长、钱学森。他始终牢记和实践着老师钱学森的一句话:“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人的一生常会被一两句话所改变。钱学森的教诲,影响了郑哲敏的人生;郑哲敏对学生们的教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你要干出汗的活”
1964年春节过后,中科院院士白以龙成为郑哲敏的研究生。郑哲敏曾跟白以龙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你要干出汗的活,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那种活是没意义的”,另一句是“你要干,就得比别人干得更好,你要是觉得干不了比别人好,你就别干”。这两句话让白以龙受用至今。
“要出汗”“比别人干得好”不只是郑哲敏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白以龙记得,1974年,50岁的郑哲敏带着白以龙和一些学生在西安做实验。白天,郑哲敏跟学生们一起在实验现场做实验、干活。到了晚上,住宿条件有限,郑哲敏就跟学生们挤在招待所的小房间里。
先生睡眠不好,呼噜打得响,他怕自己先睡着了,打呼噜影响大家睡觉,他就让大家先睡,自己坐着看书,有时看业务的书,太累了就看《聊斋》,等大家睡着了他再睡。
就这样,他们一直干了一个月,“出汗”了一个月,但这一个月里郑哲敏的流体弹塑性模型又进了一步。
在郑哲敏的爆炸实验室里,做实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像抬钢板之类的杂活,郑先生也都跟着干。就这么看现象、看数据,最后他看出新问题了。”白以龙感慨,“他确实就是‘出汗’,他也确实做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你别怕,我们做你的后盾”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尹祥础也是郑哲敏的学生。1952年,尹祥础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7年到工程力学研究班。
1958年,尹祥础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钱学森先生提出设立“连续介质力学”课程,以解决力学系里课程门类太多的问题。
接到任务后,郑哲敏找到尹祥础和他的另一位学生谈庆明,让他们先“跑一跑”了解情况。翻阅各类文献后,尹祥础提出了对这门课程的初步想法,并得到了钱学森和郑哲敏的认可。在郑哲敏的鼓励下,他们开始为这门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和讲义。
在编写讲义时,尹祥础写固体力学的部分,谈庆明写流体力学部分,他们写一点交一点。“郑先生看得很细致,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指出来了。我记得有一次,弹性力学有个公式中应力的角标写错了,郑先生都看出来了。”尹祥础回忆。
到1960年,郑哲敏找到尹祥础,让他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固体力学”。
“给谁辅导?”尹祥础问。
“不是给谁辅导,是你去主讲。”郑哲敏说。
尹祥础吓了一跳,没有吭声。“当时到科大讲课的老师,都是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这样的大人物。可我当时是嘴上没毛的小青年,毕业才一两年。”尹祥础“有点蒙”,也“有点发憷”。
“你别怕,我们做你的后盾。”郑哲敏看出了尹祥础的顾虑。
这句话让尹祥础有了底气。“的确,有具体的问题我随时可以问郑先生。”尹祥础回忆,“郑先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我,每一步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你不好好干你的工作,瞎折腾什么”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海在1984年成为郑哲敏的博士生。在他的印象中,郑哲敏对学生要求很严。
李世海记得郑哲敏对他的两次批评,这两次批评让他获益匪浅。一次是在李世海读博期间,当时青年力学工作者组织青年力学学会,李世海担任“第三届青年力学学会”理事长,在各地办力学讲习班、到张家界组织年会等,花了很多时间。
郑哲敏知道后很生气地批评他:“做学问要踏实、深入。你不好好干你的工作,瞎折腾什么。”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世海博士刚毕业,那时中科院要求一部分人投入国家建设主战场。
李世海常年到深圳做技术服务,将不少时间用于关注科研经费、赚钱,没有时间做研究。在一次谈话中,郑哲敏又一次严厉地批评了他。
这两次批评让李世海潜下心来做学问,一步步从助理研究员做到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先生不看重钱,他取得的很多科研成果投入经费都很少,甚至没有经费。”李世海说。
“力戒浮躁,不断爬坡”
1988年6月,在郑哲敏的领导下,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实验室(LNM)成立。1988年至1993年,郑哲敏任LNM第一任室主任,而后担任LNM学术委员会主任至2000年。
1995年,LNM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此后,LNM又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2001年4月通过验收。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洪友士记得,在LNM接受国家评估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后,郑哲敏语重心长地告诫LNM的成员们,“前面的路途任重道远,我们仍然要力戒浮躁,不断爬坡”。
“在郑先生的领导下,LNM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风气。最突出的是,LNM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从最初的几十人参加的会议,发展到近年的二百余名参与者的较大规模的学术盛会,在中关村乃至在力学界都已形成品牌。”洪友士说。
人们常说“一位大师的逝去,带走了一个时代”,但郑哲敏的离开,却不会让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精神终结,他的一生滋兰树蕙,他的言行与精神将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影响着他的学生、他学生的学生、他学生的学生的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21-09-03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