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吗?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1-09-06 |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体系能够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宏观到微观的全程跟踪监测,这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灾害指标的确定。在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中, 农业干旱、寒冻、洪涝等气象灾害指标也在相对完善。
1、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干旱监测技术运用的核心内容,用于表示区域内空气的干燥程度,可以根据连续无雨日数、土壤相对湿度、作物受旱面积、水田缺水率等确定,在干旱灾情的分析中有对比、度量等重要作用。
2、寒害指标
寒害是指温度低于最低温度对作物产生的伤害,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零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则是指零下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寒害在我国北方地区十分常见。
3、洪涝指标
洪涝一般在降雨量、降雪量较多,处于常年风暴潮、热带气旋的堤坝地区发生。洪涝灾情的监测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扩展指标两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了多个方面:
1、地面监测应用
地面监测指的是安装在果蔬或农作物的种植田内的监测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等。通过地面监测仪器,技术人员会获取一些必要的气象数据。一旦发现数据有明显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并判断将要发生的气象灾害。地面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同时监测多种气象灾害,还拥有高信息分辨率的应用优势。
2、遥感监测应用
遥感卫星能对大范围农业气象活动进行动态观察,对影响范围较大的灾害天气有良好的监测效果。除此之外,遥感监测的数据反馈效率也比较高,能够满足对大多数气象灾害的监测需要。
3、数理统计预报
利用信息化监测设备收集大量实时气象数据之后,这些气象数据需要进行专门的统计、分析和处理。风力、温度、湿度的变化等是需要进行统计的主要数据内容。
目前,我国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方面研究众多,已经建成了多种农作物品种的监测预测系统。不过仍有许多不足,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与当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预测系统。
本文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副教授李红莲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可作画的天然“粉笔”——白垩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