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有了新帮手 收菜省时又省力

科普时报 2021-09-21 作者:张 克

  从过去的人工作业,到现在耕种收“一条龙”,首都叶类蔬菜生产迎来质变。9月14日,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叶菜创新团队在房山区石楼镇泽普安全第一农场园区,开展了叶菜收获机械化作业观摩暨北京市农机技术推广田间日活动。

  
  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生菜、菠菜、香菜将陆续进入采收期。与往年不同,今年园区有了新帮手,无需工人们在烈日当空弯腰进行叶菜采收。仅仅几分钟,叶菜收获机便将地里的菜收割得干干净净。
  
  “收获是叶菜作业环节中费力最大,耗时最多的生产环节,叶菜收获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叶菜品质和种植经济效益。由于叶菜种植密度高,生长周期短,采收次数多,再加上收获时有的叶菜要求带根收、有的要求不带根收割,对收割机的要求高,收割作业成为园区的老大难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长期以来,叶菜一直以人工收获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延时采收易造成菜变“老”,降低叶菜品质,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叶菜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蔬菜生产中“四个老人三百岁”的情况非常普遍,“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对京郊叶菜种植园区进行调研,了解了叶菜种类、叶菜种植和收获的现状,并根据叶类蔬菜收获方式将油菜、菠菜、香菜、菜心、鸡毛菜等叶类蔬菜分为带根、不带根收获两种模式,试验筛选了与农艺收获要求相匹配的叶菜收获机械,分别在现场进行了演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香菜收获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作业时将切割下的香菜顺势铺放在地表,无损伤及漏收现象,切根均匀性较好。
  
  同时,现场会还展示了适用于设施、露地的颗粒肥撒施机、起垄机、播种机、播带机、自走遥控喷雾平台、电动喷粉机等多台适用于叶菜生产的设备,这些设备的示范推广,有力地提高了叶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和劳动效率,促进了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