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成风的时代,孩子的“心事”知多少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9-27 作者:刘晓 |
近日,“鸡娃”一词在朋友圈被刷屏。“今天,你鸡娃了吗?”逐渐成为妈妈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话题。
“鸡娃”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停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的行为。这些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上各种培训班,每个“鸡娃”的家长都有一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决心”。但越早学习各类学科,孩子就越有出息吗?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教育学家就在100所幼儿园做过实验,其中50所幼儿园的儿童以教授知识为主,另50所幼儿园则以玩游戏为主。结果显示教授知识为主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优势只维持到了4年级,此后成绩直线下滑。
1967年,美国一项研究对幼儿园三种类型的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到15岁的时候,知识传授型的“失当行为”平均数是其他两个小组成员的两倍;23岁时,与他人发生冲突、遭受情感伤害或犯过罪的人数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以上两项研究说明,“揠苗助长”式的“鸡娃”教育并不会培养出“牛孩子”,多数孩子最终还是普通孩子。
1.孩子学习兴趣低下,造成厌学现象
2.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3.影响亲子关系
4.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模式,放下焦虑,减少给孩子施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人格培育和身心健康维护上,让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对于“鸡娃”家长来说,应如何配合“双减”政策,维护孩子身心健康呢?
第一,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自身的工作及生活压力,以及辅导孩子学业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是引起家长责骂、殴打孩子的导火索。为避免此类情况,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避免带着不良情绪互动;还要学习一些情绪管理方法,帮助自己在负面情绪来临时自行消化、缓解。
第二,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还不能正确体会或表达他们的情绪,家长们简单粗暴的回应及误解会阻断孩子们的倾诉欲望。因此,当双方想法不一致时,家长首先应了解清楚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纠正;不轻易否定孩子的能力,要多多夸赞孩子,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第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另外,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和能力,比如热爱阅读,认真学习的态度,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等,都是孩子今后持续优秀的必备条件。
第四,给予孩子科学和有效的陪伴
每天预留出专属陪伴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或沟通,陪伴时家长要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哪怕只有10分钟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幸福;还要参与孩子成长的特殊时刻,如生日、家长会、学校重要活动等,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重视和关爱。
第五,重视孩子的情绪及心理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及学习中既有令人兴奋的成功,也有使人困惑的失败。在此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充足的关心和不失时机的教育引导,及时与孩子及老师沟通,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或心理学专家,为孩子创建和谐、健康的学校、家庭及个人心理氛围,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个孩子都应该在合适的土壤、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湿度、合适的季节里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地成长。
好的习惯、性格、情绪的养成,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教授章雅青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