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义刚团队:专注地幔柱研究中国科学报 2021-11-05 作者:朱汉斌 邓土连 |
徐义刚院士(中)团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留影。邓土连供图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团队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悉,该项目是徐义刚团队近20年来完成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探索大火成岩省成因与地幔柱动力学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其完成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完成人是徐义刚、何斌、王焰(香港大学)、肖龙、钟玉婷。
地幔柱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两大支柱学说,但与后者相比,前者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地幔柱可能是形成大火成岩省的深部引擎,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大气圈的变化,影响水圈和生物圈的演化。因此地幔柱及其相关的火山作用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重要纽带,是开展固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项目从多学科角度论证了峨眉山地幔柱的存在,揭示了地幔柱深部过程与地表演变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阐明了地球深部作用对地壳演变的控制作用。项目的创新性认识在国际地幔柱大辩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丰富和完善地幔柱假说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思想。
据了解,该项目研究方法被国际学术权威借鉴用于定量研究地幔对流造成的垂向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固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修正的中—晚二叠世的界线年龄被国际地质年表采纳。
相关成果在国际地学顶级刊物发表,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2249次(SCIE,CPCI-S,CSCD数据库),第一完成人徐义刚在AGU Chapman Conference 和Goldschmidt等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和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完成人在Lithos、Episodes和Economic Geology主编专辑各1部,10人次在国际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任职,显著提升了我国该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赵东元团队:在微观世界里造“孔”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