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张教授 口袋鼓了有盼头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1-24

  

  天津市农学院教授张树林(右三)在指导水产养殖

  1月6日,冬日暖阳洒在天津市宁河区张老仁村。侍弄完鱼塘里最后一茬淡水鱼后,村民张廷群开始盘算起一年的收成账,喜悦之情悄悄爬上了眉梢,“去年塘底新上了先进的纳米管增氧设备,一亩水面产南美白对虾4000多斤,刨去成本,每亩最少纯利4000块,我家20亩水面,不算养鱼,光养虾的收入就比2016年高喽!”和张廷群一样,张老仁村的20多家养殖户靠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淡水鱼,去年的收成都不错。算完致富账的乡亲们都说:“好年景好收入,就因为城里的张教授来我们村了,他就是帮我们打开致富大门的科技财神!”村民们口中的张教授,大名张树林,是天津市农学院的一名水产养殖专家,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天津市科技部门安排到张老仁村的科技特派员。正是张树林的到来,提升了张老仁村水产养殖发展科技水平,更帮助这个困难村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身。

  张老仁村是个地处偏远的农业村,以往村民们靠天吃饭,以种养殖为主,日子过得紧巴巴,虽然村里有300多亩天然水面,可20多户养殖户以传统粗放式经验型养殖模式为主。而且由于不懂科学饲养,养殖池塘水质逐年恶化,氨氮超标,水体频频出现蓝藻等有害藻爆发、水酸碱度失衡等问题,导致产量时高时低,经济效益时好时坏,收入一直不高,有的农户甚至辛苦一年还赔钱不少。

  就在村民们为致富发愁时,天津市成立了“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帮扶团队定向帮扶困难村,天津农学院张树林教授作为骨干科技特派员来到了张老仁村。“张教授来村里,可是帮我们大忙了。每次来了就奔鱼塘虾池,一点架子也没有。”说起张树林,张老仁村党支部书记李云清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他记得特别清楚,张树林刚来村里时,正值三伏天,恰巧村里的虾池正流行虾纤毛虫病,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不顾蚊虫叮咬,挽起裤腿,就下到了池塘中,帮助检测水质,对病虾进行诊治……李云清说,他们村的养殖户每家都接受过张树林的技术指导,来到张老仁村,张树林把自己16年来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基于水生生物的以蓝藻控制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张树林和村民们约定,每10天一定要来村里一次,每当到虾苗放养的关键时刻,他也和村民一样,吃住在虾池边,手把手教村民选育虾苗技术,教大家查看测量水质,分辨水藻种类……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原来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的张老仁村养殖户们,一下迈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经营”,南美白对虾比同行提早一个月上市,而且产量逐年提高,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乡亲们的日子逐渐宽裕了,张树林又积极奔走协调,帮助村里成立了“利群水产专业合作社”,让大家走上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路子。眼下虽已是隆冬农闲时节,张树林依然和村里保持着热线,村民们从微信和QQ上定时收到张教授发来的各种水产养殖技术资料;而在城里,张树林正在编辑整理有害蓝藻综合防控技术和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免费发放给更多养殖户。张树林非常朴实地说:“能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他们多得实惠,让更多张老仁村那样的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农业科技特派员最大的追求。”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