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皋院士:用特殊材料铸就辉煌人生科协改革进行时 2018-05-24 |
提起钛合金,
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作为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金属,
钛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
航空发动机、人造地球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
而中国钛合金事业的飞速发展,
有一个人功不可没。
他就是中国航空钛合金创始人,
著名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鸣皋
颜鸣皋,1920年出生在河北定兴县。
6岁时他随家人回到浙江慈溪老家。
故乡的青山绿水、曲折小巷,
都让颜鸣皋倍感新鲜。
在慈城孔庙西侧的一所小学里,
颜鸣皋接受了启蒙教育,
开始对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1928年,颜鸣皋随父亲来到武汉,
进入汉口心儒私立小学学习,
品学兼优的他五年级还没有读完,
就被武昌博文中学实验班录取。
武昌博文中学是英国循礼会在中国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高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都用英文授课,
这种学习环境对颜鸣皋的英语学习十分有利,
也对他后来的留学生涯大有帮助;
学校 的“唱诗班”,
使他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
并发展成为长期爱好。
1935年初中毕业后,
颜鸣皋只身来到北平,
考入汇文中学。
但因学费昂贵,
翌年转到通县潞河中学就读。
由于日军扶持成立伪冀东政府,
爱国学生和各界人士强烈反对,
颜鸣皋不满日军的行为,
气愤之下返回武昌,
复入博文中学就读。
1938年,颜鸣皋考入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
1942年获工学学士学位,
入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0年颜鸣皋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留影
1945年,颜鸣皋获得公派赴美国进修的机会。
经过26天艰难远航,
他和同伴在美国华盛顿市附近的诺佛克港上岸,
借住在佐治亚大学校园内。
随后他被派到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发动机公司工具样板厂,
担任实习工程师,
学习精密机械制造,
从此和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实习之余,
他还利用周末到耶鲁大学冶金系旁听。
1946年,他正式申请入校学习,
攻读金属物理学,
先后获耶鲁大学冶金科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
1947年,颜鸣皋写出了第一篇论文《金属加工织构的研究》,
得到导师的赏识。
他在文中第一次同时对三种常见晶系的滑移系与加工织构作了推算,
受到不少国家冶金界学者的重视,
颜鸣皋开始在世界冶金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1949年7月,颜鸣皋到纽约大学工学院担任副研究员,
筹建钛合金实验室,
并指导三名博士生从事钛合金相变研究。
期间,他们受美国陆军部的委托,
开展钛—碳、钛—氮平衡相图的研究,
对钛合金的性能和工业化生产进行攻关。
由此,颜鸣皋成为第一位研究钛合金和晶体学织构的中国学者,
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空白。
1949年6月,
颜鸣皋参加了”留美科协”在匹兹堡召开的全美代表大会,
动员留美同学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并组织翻译了《金属物理引论》,
制订了统一的冶金学名词,
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1951年出版的《冶金学名词》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1951年,颜鸣皋历经坎坷回到新中国,
积极投身国防科技战线,
任教于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创建了我国武器弹药专业。
当时他的工资待遇只有在美国的三十分之一,
但他毫不在意。
1956年,颜鸣皋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科学发展规划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率先倡议开展钛合金研究。
1957年颜鸣皋被调入正在筹建中的航空材料研究所,
领导建立我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
一穷二白,实验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颜鸣皋率领一批青年技术人员,
先后自行设计制造出3公斤非自耗电弧炉和7.5公斤自耗电弧炉,
经过无数次“实践—失败—再实践”的过程,
终于熔炼出我国第一个3公斤银光闪闪的钛合金铸锭
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钛合金!
60年代,颜鸣皋(一排左二)与金属物理研究室同事合影
上世纪60年代,国外镍基高温合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颜鸣皋与陈学印共同在《金属学报》上发表了《镍基合金的强化》的综合评述,
对中国正在开展的高温合金研究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70年代,善于观察和分析的颜鸣皋发现,
开展金属疲劳断裂力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
对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失效分析和延寿,
保证飞行安全、确定检修周期等,
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于是他亲自组织和领导固体力学与物理冶金两支科技队伍,
采取宏观力学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次归纳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第一和第二阶段的
“双滑移、裂尖钝化和再生核”物理模型,
得出了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表达式,
并阐明了组织结构、应力比、表面状态和环境介质等复杂因素的系统影响规律。
1978年,颜鸣皋在全国第一届断裂力学与断裂物理会议上
发表了《金属疲劳断裂微观机制》一文,
这是我国首次发表的一篇有分析、有独立见解、系统地阐明有关疲劳与断裂微观机制的论文报告。
该论文被中国航空研究院选为航空科技文献资料,
以单行本出版发行。
在1999年国际疲劳大会上,
他被授予“终身荣誉会员”,
成为亚洲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1999年6月,国际疲劳大会IFC授予颜鸣皋(右一)荣誉会员称号
1986年11月,颜鸣皋在第一届中国材料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几十年的时间,从金属织构理论到航空钛合金研究,
从航空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到航空金属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
颜鸣皋用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在航空材料研究的大道上,
留下了坚定的脚印。
耄耋之年,颜鸣皋依然密切关注着世界航空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
不遗余力地探索我国航空材料技术的发展体系和发展平台,
指导着数项国家“863”高科技重点课题。
颜鸣皋在科研一线
1991年4月,在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之际,
颜鸣皋被授予航空航天部的最高奖励——“航空金奖”;
同年11月,颜鸣皋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获全国侨界“十杰”荣誉称号。
航空航天工业部首批“航空金奖”获得者合影
2003年,颜鸣皋将400余平方米的祖居
捐赠给慈城人民政府。
这座老宅随后被命名为“慈城院士陈列馆”,
里面陈列了祖籍是慈城的谈家桢、冯定、颜鸣皋等
10位院士的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
列为慈城镇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2014年12月24日,
颜鸣皋在北京逝世,
享年95岁。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人民网资料整理改编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潘家铮:一手搞水电,一手写科幻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