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2.jpg

贝时璋:生物物理学奠基人和先行者

新华网 2018-07-12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大厅里,一座半身铜像前摆放着一个精巧的花圈。每当科研人员或学生们路过时,都会稍作停留,表达自己对这位科学先贤的祭奠。这位科学先贤就是贝时璋。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他创建了生物系。1949年,他参与了中科院生物学科各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于1950年出任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物理学专业研究机构之一,这标志着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正式确立。1958年至1983年,贝时璋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贝时璋在中国科技大学创立了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生物物理,这个新奇的“名词组合”,在当时的学术界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贝时璋坚定地认为,生物学要发展,与数理化等学科的交叉是必然趋势。他表示,生物中的反馈机制,在本质上与工程技术中信息的传递、控制过程非常类似。他多次谈到,生物学应当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角度进行研究,当时还极少有人注意到这些“标新立异”的角度。

  神经系统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视觉信息的加工就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好课题。在贝时璋的领导和支持下,视觉信息加工被确定为第五研究室的研究方向。经过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上世纪80年代,这个研究室升格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进入21世纪后,它又联合其它两个实验室,在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了“脑和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国家队”。

  作为我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2009年10月29日,贝时璋在北京逝世。斯人虽已逝,但贝老的精神长存!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钟艳平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