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3).jpg

预应力大师吕志涛:勤奋比天才还重要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09-10

  从小山村里的穷孩子,成长为中国“预应力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笃信,成才并取得成功有三个因素:天才、勤奋和机遇。但他一直深知自己不是天才,而是凭借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走到今天,他始终坚信“勤奋比天才还重要”。

  吕志涛被国内土木工程界誉为中国的“预应力大师”。他不仅首创了多个理论方法、开发了系列关键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还培养出一支中国预应力技术“梦之队”。

  1937年,吕志涛出生于浙江新昌县澄潭镇芝田村,家境贫寒的他时常以糠麸度日,因此虚岁10岁时,他的体重只有30斤。然而,食不果腹的生活并没有打消吕志涛一心求学的念头。初中时,因家庭贫困,吕志涛无奈休学,校长得知后,多次前去劝说后得以复学。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吕志涛格外珍惜,复学后,他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完成学业,成功考入高中。读高中时,学校离家更远,每天饿着肚子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赶到学校。但对吕志涛来说,这样的日子并不算苦。“比起走路上学,能有机会读书已经十分难得了。”

  1956年,吕志涛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5年后,他又被选拔为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吕志涛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学习上,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还被写入教科书和相关规范。

  什么是预应力?几片木板制成的桶容易漏水,但假如外面用铁箍形成一个加固的力,就能使得木片紧紧匝到一起,这个铁箍的功能就相当于是“预应力”。预应力技术在特大土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施加了预应力技术,不仅可以使跨径提升至200到300米,还可节约建筑钢材和混凝土用量的20%至30%,并能显著减少碳排放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增长,大跨、超长、重载与特种结构以及核电、磁悬浮等高新技术工程,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吕志涛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在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世界第五代体育建筑的代表、2008年前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南京奥体中心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吕志涛团队一直参与其中。南京奥体中心一场四馆,包括一个巨大的、外围轴达1350米的超大面积的环形平台。吕志涛团队通过预应力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建筑方要求的不设缝问题。多年过去后,平台依然不开裂、不渗漏,仍旧保持着良好的使用状态。

  2017年1月11日,吕志涛逝世,享年80岁。“知识改变命运,成才必须勤奋,只要努力,都会有希望。”从青葱少年到银发老人,吕志涛用一生实践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预应力技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刘丫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