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邱式邦:治虫安邦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11-22 |
1911年8月10日,邱式邦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2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在此期间,他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1年,邱式邦如愿考入沪江大学生物系。大学期间,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热心指导下,邱式邦决心从事昆虫学研究。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植物保护研究工作。
作为我国植物保护界的权威,邱式邦亲身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治蝗史,并一手开创了新中国的治蝗事业,是我国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之一。
20世纪中叶,他在国内首创应用六六六粉剂治蝗,并研究建立蝗虫“三查”预测、预报技术,提出根治蝗虫产卵、孵化滋生地的生态调控技术。此外,在他的努力下,灭蝗饵剂也成功研制并在全国大面积应用推广,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增效节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作为著名昆虫学家,邱式邦还对玉米螟防治展开了深入研究,他提出的颗粒剂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危害,在全国推广应用。他提出采用玉米螟生存率作为玉米抗虫性鉴定的标准,后来一直被抗性鉴定工作者所采用。
长期的一线治虫经验让邱式邦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上也颇有见解。他十分重视天敌治理害虫的重要作用,试图通过改造生态环境和用人工饲养增殖等途径,来提高天敌控制害虫作用。因此,邱式邦积极倡导推动全国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防治研究室、第一个国外天敌引种检疫隔离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害虫天敌保护和国外优良天敌资源引入利用。他还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包括病虫草鼠生物防治的学术期刊《生物防治通报》。2010年10月30日,邱式邦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也成为学会成立48年来该奖项的第一位得主。
为了我国的植保事业,邱式邦奋斗了无数个日夜,也经历了许多艰辛。无论是面对四五十年代治蝗的艰难处境,还是平时野外考察的风餐露宿,邱式邦都不曾抱怨退缩,如同他晚年在《院士风采录》上自题:“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析,切实地实现。”他的一生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和崇高品格。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周炯槃: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
下一篇:彭华:中国六省丹霞地貌申遗功臣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app.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x.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b.jpg)
![](/images/2017/source/55.jp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