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黄润乾:看星星的人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11-22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清苦、艰辛和寂寞如影随形,坚守不住,就容易与成功失之交臂。综观黄润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之路,无论是在大学讲堂还是在科研院所,勤奋刻苦始终一路相伴。只要国家需要,他都会不计得失,勇敢地挑起重担,他总是干一行,钻一行,成功一行。

  1933年12月,黄润乾生于北京。195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气象系,随后由国家选派赴德国席勒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教学和国防科研工作。在当时西北艰难的生活条件下,黄润乾不辞辛劳,努力付出,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1976年,43岁的黄润乾调入云南天文台,当时已到中年的他,压力很大,很想在短时间内赶上,毕竟他已18年没有从事天文工作了,与同行、与国际的天文发展都有了差距。同时,近二十年的时间,天文上又出现了好多新的学科,如高能天体物理、等离子天体物理……面对这么多新学科,该如何选择方向?这是一件很难的事。选择不好,就赶不上去。

  次年,美国天文代表团访华,他结识了世界著名的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专家史瓦西教授。史瓦西告诉他:“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恒星大气理论是天体物理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天体物理研究在这些基础部分不能取得深入进展,那么天体物理研究水平不可能很高。”黄润乾因此选择了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

  在从事恒星物理研究的岁月里,黄润乾在建立和发展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先后独立建立了有物质和角动量损失的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有转动效应的双星演化理论,建立了星风激波理论。其中,星风激波理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为紫外线和X射线卫星的大量观测结果所证实。

  除了专心科研,黄润乾在培养新生力量上也毫不含糊。他培养的学生和带领的研究组人才辈出,成就不断,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黄润乾的付出,他从不徇私,总是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黄润乾始终言传身教,重视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他还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长处,鼓励互补互学,放手让每个人调研选题,发挥其专业所长。此外,他还出版了五本天体物理专著,其中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天体物理的知名教材。

  2008年12月1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20569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黄润乾星”,以表彰黄润乾对天文学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2013年10月10日,黄润乾在昆明逝世,享年80岁。他的精神会和天上闪烁的恒星一样,永远鼓舞年轻人积极向上,做一个有用的人。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