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兰:创造出一个“白菜王国”科技日报 2019-03-08 |
大的、小的、粗的、细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或许你很难想象,单单是一个白菜育种,就有80多个“兄弟姐妹”,有的抗病,有的高产,有的好看,有的好吃,有的高营养,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从1987年到2019年,30多年的时间,张凤兰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培育出一个多彩绚丽的“白菜王国”。“小型白菜、娃娃菜、苗用白菜(快菜)、黄心白菜、桔红心白菜、紫色白菜……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两个‘新生’来报道,缔造了非常热闹的白菜品种家族。”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白菜育种课题组的第三代“掌门”,张凤兰对眼前的这些个“孩子”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也正是张凤兰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老百姓餐桌上的白菜品种日益丰盛,不仅吃得起,更能吃的好,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张凤兰也因此先后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及成就奖、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推陈出新,品种支撑产业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泛滥使大白菜大量减产,其中一年甚至歉收达到50%,严重影响了北京老百姓冬天的白菜供给。
“当出现一种新的病害时,我们搞种子研究的,就是要尽快研究出抗病品种,不让它给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张凤兰说。
30多年来,张凤兰带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大白菜遗传育种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及自然基金等项目80余项,通过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辅以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等技术,选育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栽培、早中晚熟配套、抗病、抗逆性强、广适的白菜品种80余个,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生产和消费需求。
现在,其培育的大白菜品种已在全国28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占全国市场份额约20%,白菜种子销售累计产值5.02亿元,白菜良种产业化规模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其中,推广的秋大白菜品种“北京新一号、新二号、新三号、京秋3号、京秋4号”先后为北京市和华北、东北大白菜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尤其是北京新三号具有抗病、高产、耐贮藏、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等诸多优良特性,成了我国北方栽培面积最大的秋大白菜品种。
打破垄断,做强做大民族种业
“因为病原菌的不断变化,抗病品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坚持做抗病育种工作。”在张凤兰看来,用优质品种支撑产业发展是团队一直要坚持做的事。
张凤兰介绍,他们的大白菜品种培育正在向满足不同季节、不同生态区、不同消费需求的配套品种培育转变,课题组也从过去培育大球类型的单一类型品种,向培育快菜、娃娃菜、小型白菜等多样化产品类型的品种逐渐转变。
作为国内最早选育娃娃菜品种的团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007年率先推广的“京春娃2号”,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后,团队又陆续推出“京春娃3号”“京春娃4号”,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实现了高端品种的“本土化”。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其他大白菜品种远销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为民族蔬菜种业走向世界起到了引领作用。
“未来,团队要努力实现白菜品种的升级,培育好种、好吃、好看的专用化品种,满足种植者、蔬菜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张凤兰说,同时,要通过产业化开发,使优良品种转化为生产力,使科研成果为生产第一线服务,为菜篮子工程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