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jpg

《为了新中国》试管之父·卢惠霖

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 2019-09-30

  来源:湖南卫星《新闻当事人》

  本期人物:卢惠霖

  强健国人优生梦

  几十载风雨沧桑,他们筚路蓝缕追求梦想;

  七十年薪火相传,他们的后代以父辈为旗帜传递红色基因。

  终生无悔,他们在壮美的心声中留下远去背影;

  砥砺前行,他们的后代在奋斗的脚步里追寻着空谷足音。

  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新闻当事人》继续推出特别节目《为了新中国》,致敬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特殊贡献的科学家们。

  

  “不看到试管婴儿出生,我死不瞑目。”

  卢惠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78年,那一年在英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这不仅是世界医学遗传学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向优生科学迈进的重要一步,就是这个时候,卢惠霖下定决心,中国也要研究试管婴儿,也要通过生物细胞学和医学技术,来提升国人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

  

  从提出想法,到和四女儿卢光琇共同努力诞生出国内第一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

  

  经历了十年时间,这期间艰难困苦,难以言说,后来卢光琇的儿子林戈也继承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们一家为了这个优生梦,已经奋斗到了第三代。

  

  卢光琇的儿子林戈

  这是由卢惠霖翻译的中文版《基因论》。里面不仅全面阐述染色体遗传理论,也总结了自盂德尔定律1900年被重新发现以来的遗传学研究成果,是一本及其重要的学术著作。

  

  卢惠霖归国之初便开始着手翻译,但无奈战乱颠沛,一直搁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卢惠霖认为中国人要摘掉东亚病夫帽子,就要通过遗传学搞优生,年过半百的他,再次一头扎进了《基因论》23万字的翻译校对工作。终于在1959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基因论》。

  

  罗优群今年31岁,已经和妻子自然怀孕生下了两个健康的孩子,之前他一直在卢光琇团队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

  

  没有人再去怀疑他会有什么不同,他也不用承受任何异样的眼光。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普及,为全世界带去了成千上万的,像罗优群这样的孩子,他们同样也将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当年的卢老一样。出于感恩和兴趣的驱使,罗优群也留在了实验室,继续为中国生殖研究做出贡献。

  万丈高楼也得平地起。初期,卢惠霖和卢光琇的实验室面临着技术不成熟、资金不足、设备短缺等重重困难。

  *冷冻柜是皮肤科借来的

  *第一份科研精子,是卢光琇丈夫捐的

  *洗试管、作为生命和做科研,都是卢光琇自己动手

  *此时已经身患白内障的他,不断地查阅、翻译国外文献,为女儿的实验做理论支持

  

  这是一本党费证,卢惠霖一生积极进步,在60年代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大环境原因他未能达成所愿,在80岁那年,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本红色的党费证,一直被他仔细地保存着。

  

  本应是风烛残年的卢惠霖,凭借毅力,主编了《人类生殖与生殖工程》一书,并于1986年出版,这本书为中国生殖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中,整个生殖的过程写的很详细,很多实验室的建立,都是受到卢惠霖这本书的启发。

  

  因为爱国心和责任感,他一直为国奉献直到90岁。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