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对待科学很“任性”科技日报 2020-01-02 作者:操秀英 |
那是201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
“怎么回事?小王,你催过了吗?”听得出黄大年有些烦躁。
“都催过了,黄老师!”生前秘书王郁涵偷偷瞄了眼墙上的表,9时50分了,离开会还有10分钟,人没到齐,材料也没交齐。
黄大年愤怒地将手机砸向地面,手机屏幕摔了个稀碎。王郁涵说从来没见他生那么大气。
“我们拿了纳税人这么多钱就这么糊弄事儿?材料不写,开会不按时,有没有契约精神。”黄大年很愤怒。
事后,他带着歉意解释:“我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这种紧迫感,让他珍惜一分一秒,让他永远将科学放在第一位。
王郁涵回忆,黄大年在验收会之前,要一遍遍修改厚厚的验收材料,保证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出差错。他演示的PPT,都是自己找图片和推敲文字,要确保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绝不凑合。
作为首席科学家,他管理着一个由全国很多单位组成的团队,他的办法让许多人意想不到。他引入了一套外国大公司用的在线管理系统,把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人、每个星期。大家都要在上面更新自己的进度。每晚11时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这让许多人不习惯了,抱怨说:“我们是科学家,不是机器人。”但黄大年坚持。
他还有很多曾一度不被人理解的行为。比如,项目启动要先写规划,有些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不能全程参加,他不论名头大小,一律通报:“如果想要点卯挂名,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不穿靴戴帽、寒暄客气,而是直面问题,一针见血。
比如,参加项目评审,他随时“开炮”:数据引用有问题,他立刻指出;指标参数不清晰,他不予签字;PPT里有错字,他也要一一纠正。
有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科研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了回去。后来对方发现,就连黄大年所在的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用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高平的话说:“大年对待科学是很‘任性’的,他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
人物简介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1975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年底,黄大年回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突出贡献。2018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黄大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图片由实习生陆越绘制)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王淦昌:科学研究是硬碰硬的事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