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定宇:宁负自己,不负使命科技日报 2020-09-11 作者:吴岩 刘志伟 |
“我从没想过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做出了牺牲与贡献,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提及荣誉,张定宇十分平静。
9月5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里,张定宇和平常一样忙碌。“马上要代表大家去领奖,还没来得及准备。”他说,北京之行很激动。
图源:央视新闻
在张定宇心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授予他个人,而是授予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所有基层医务工作者,是对他们的集体褒奖,更是对全民战疫、武汉重启的肯定。
职责,医者仁心知敬畏
病毒突袭,金银潭医院首当其冲。
作为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2019年12月29日,华南海鲜市场首批7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该院。身为院长,张定宇凭经验判断,“这个病不简单。”
随后,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检测。
“为什么要采集肺泡灌洗液?临床发现,一些病人在做咽拭子检测时是阴性,病情却在持续加重,肺部CT异常。我们怀疑病毒已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张定宇说,如果病毒躲在肺泡里,咽喉检查根本不起作用。后期,病人肺部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病情发展迅猛——但究竟这是一种什么病毒,谁也不知道。
4天后,专家团队从分离样本中检测出冠状病毒,并确认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科学论断,第一时间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也为临床救治与疫苗研究争取了时间。
“春节前后病人暴增,几乎每两天就得开辟一层新病区。这个病区刚要收满,另一个病区就要准备清理、消毒,工作量非常大,每个人都绷紧了弦。”张定宇记忆犹新,医院从一个病区,到一栋楼,到三栋楼;护士从2小时交接班一次,延长到四五个小时一次;恨不得把一个医生掰成两个人用,所有人都在超负荷坚守。
妻子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3天后,张定宇才得空探望,相处不到半小时便返回岗位。
初心,身患绝症勇冲锋
“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张定宇常说,越是危难时刻,越能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
1月28日早上8时,金银潭医院全体病区主任见面会简短结束。张定宇破例多留了几分钟,“兄弟姐妹们,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说。再不说,可能要耽误大事,我的身体出了问题,我得了……渐冻症!”
“我的时间不多了,在时间和生命的赛跑中,我必须跑赢,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们要用生命保卫武汉!”张定宇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走向前台,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2018年,张定宇被确诊患上绝症——渐冻症,双腿日渐萎缩。工作中,一直在隐瞒病情,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走路摇摇晃晃、一瘸一拐时,总是用膝关节不好的理由搪塞。疫情期间,需穿连体防护服查看病房,张定宇自己无法完成,每次都需要同事帮忙,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向大家告知病情。
1月27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楼,张定宇在联系协调工作。新华社发(柯皓 摄)
冲锋陷阵,不拉后腿。选择公开病情,因当时上海和北京的医疗队入驻医院,很多是张定宇十分敬重的专家,由于下楼梯特别困难,时常不能下楼接送,内心忐忑不安。诚然,他还另一个“私心”,激励同事们坚持,“从接诊首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开始,战斗就打响了,把重担扛下来,只能往极限去伸展。”
在张定宇带领下,金银潭医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人迟疑、退缩,全部坚持在急难险重一线。600多名医护人员战斗在抗疫前线,救治了2800余名患者。
使命,科学战疫显身手
作为共产党员、医院院长、临床医生,张定宇使命必达。
金银潭医院北六病区护士长程芳至今记得,那时临近2014年春节,张定宇刚上任时说过一句话,“我是来干事的,不是来过年的。”
金银潭医院由武汉3家具有传染病业务的医疗单位合并而成,与综合型医院相比,业务比较单调。张定宇上任后,医院定位逐渐清晰,立足传染病领域,服务群众生命健康,医疗技术精益求精。
针对传染病治疗关键难点,金银潭医院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治疗水平全面提高。疫情期间,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张定宇主导医院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管氧疗、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通气治疗等疗法。
1月27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楼,张定宇在联系协调工作。新华社发 (柯皓 摄)
“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此前,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张定宇呼吁康复者捐献血浆,共同救治病人。很快,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一项。
科学战疫,遗体解剖是寻找致死根源最直接途径。凡有可能,张定宇都会走上前,真诚哀悼,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医院先后参与进行18例逝世患者遗体解剖,为新冠肺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我很感恩,当我们不顾一切抢救病人时,整个中国在支撑我们。”张定宇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刘义阳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